科教新报 2025-09-10 17:40:48
宜章县第九中学 李文英
2013年第一学期,为了参加“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我鼓励所教的三个班级学生尽可能参加,没想到207班李霞报了名——一个英语成绩中等、课上几乎从不抬头的女孩。当我看到她选择的题目《My Grandma’s Hands》时,不禁有些意外。
初选时,她站在空荡的教室里,手指攥着衣角,声音颤抖得像秋风中的叶子。讲到一半甚至卡在原地,眼眶发红。课后,我找到她问:“能告诉我为什么选这个题目吗?”她沉默良久,轻声说:“奶奶用这双手把我带大……但我不知道怎么用英语说。”那一刻我明白了,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演讲,而是一个孩子在试图用陌生语言叩响内心深处的门。我没有急着纠正发音或技巧,而是拿出复读机,说道:“今天只做一件事——慢慢讲奶奶的故事,用中文就好。”
录音里,她描述奶奶在田间劳作的双手,颤抖着擦去她眼泪的双手。当她说到“奶奶的手像老树根,却托起了我的天空”时,我看到了英语教学中最常被忽略的东西——语言的灵魂,原本就住在孩子的生命经验里。
接下来的几周,我们做了全新的尝试:先由她深情讲述,共同筛选出最有力量的句子,再一起翻译打磨。她第一次发现,原来“皱纹”可以是“the map of her love”,“老茧”可以是“the medals of her labor”。语法不再是难以跨越的障碍,而是承载情感的舟楫。当她反复练习“Those hands held my whole world”时,眼中闪着从未有过的光。
决赛那天,她没有用任何华丽的技巧,只是用略微生涩但无比真诚的英语,讲述一双朴素的手如何编织爱与被爱的人生。当最后一句“And now,it's my turn to hold her hands”落下时,寂静的会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真谛不在于纠正多少错误,而在于发现多少可能。当我们将语言教学与学生的生命经验相连,最沉默的孩子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声音。作为教师,我们不仅是语言技能的传授者,更是无数声音的倾听者和唤醒者——有时只需要一个契机,让那些将情感深藏于心的孩子找到表达的勇气。
责编:梁淑怡
一审:梁淑怡
二审:彭静
三审:黄维
来源:科教新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