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09 17:51:02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9月9日讯(通讯员 周建国)“唰唰唰……”竹扫帚清扫路面的声响,与“哐当”作响的垃圾桶碰撞声交织在一起,在每个周末的清晨,准时回荡在汨罗市屈子祠镇屈子祠村周公塘屋场。这熟悉的“劳动晨曲”,自前年秀美屋场打造以来,已成为这个20多户人家的小村落里一道雷打不动的风景线。

9月6日,天边刚泛起第一缕晨光, 无需专人组织,不用提前通知,更没有固定“带头人”,屋场里的阿姨、奶奶们就自发拎着工具,准时出现在主干道与休闲娱乐区,开始了每周一次的义务清扫。
她们当中,有部队师级干部的母亲,有博士后的妈妈,也有子女在外事业有成的奶奶——身份虽不同,却在清扫这件事上默契十足:有人负责捡拾散落的果皮纸屑,有人手执铁铲清理杂草杂物,有人挥动扫帚清扫路面浮尘,还有人来回搬运垃圾、整理设施,动作干净利落,神情一丝不苟。
“自前年打造秀美屋场,屋场里阿姨、奶奶们就自发开展不计报酬的周末义务清扫,从来不用我们多叮嘱。”屈子祠村村干部周小勇说到这件事,语气里是藏不住的赞叹与感动。

“你们这么有默契 ,是有人号召,还是图点什么呀?”面对旁人的好奇,参与清扫的桂满阿姨停下手中的扫帚,笑着摆摆手:“哪有什么号召,也不图啥。就是看着地上不干净,心里就不舒服。不卫生就要清扫干净,让大家住着舒坦。”
在她们的共同努力下,那些随风乱飘的废纸、果皮再也无处藏身,屋场主干道变得干净整洁,休闲区设施井然有序。 这些被集中收纳的垃圾,被统一送往垃圾发电厂,告别“分散污染”的老路——在那里,它们转化为一度度清洁电能,真正“变废为宝”,以另一种方式回馈这片土地。
从晨光熹微到烈日当空,从脸颊映满朝阳到汗水缀满额角, 近两年时间, 这些阿姨、奶奶们用周复一周、持之以恒的自发行动 ,不仅擦亮了周公塘屋场的环境“底色”,更让“文明”从一个抽象的词 ,变成了一条干净的路、一个整洁的广场、一种看得见也摸得着的日常。 秀美屋场的“美”,不只藏在干净的街巷里,更写进了人的心里,在时光里愈发绵长动人。
责编:王相辉
一审:杜立
二审:徐典波
三审:姜鸿丽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