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岭争锋:不能忘却的“湘粤赣边区会战”

  《文萃报》   2025-09-09 17:30:42

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鬼子投降,这8年抗战期间,中国军队在湖南境内与日军形成拉锯战的时间长达7年,有名的会战有7次:长沙会战3次,(长沙)衡阳会战1次,常德会战1次,湘西会战1次,湘粤赣边区会战1次。

这7次会战,无一例外都给予日军痛击,为抗战的伟大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由于某些历史原因,上述前6次会战,大家耳熟能详,而湘粤赣边区会战,却相对知之甚少,故本文略作简介。

前情·血战35天

1944年春,日军大本营发动的“一号作战”是一次规模空前的战役,自1944年4月从河南省郑县以北的黄河岸边开始,至1944年12月在中越边境的镇南关结束。

战事尚在进行时,冈村宁次指挥的第6方面军,即已制定攻占粤汉铁路南段,及摧毁江西省遂川、赣州、新城等机场的作战计划,因此,当(“一号作战”)广西地区作战结束,参战日军仅休整约半个月后,进攻粤汉铁路南段之作战(“湘粤赣边区会战”)即又开始。

1945年1月11日至2月14日,日军集中4个师团、2个独立旅团,在冈村宁次指挥下,向湘粤赣边区及海陆丰地区疯狂进攻。

中国军队则以第7战区2个集团军、1个守备区、第9战区7个军又2个师,在赣州行辕主任顾祝同上将统一指挥下,顽强阻击日军进犯。

战斗打了35天,史称“湘粤赣边区会战”。

作战日志①·湖南/广东方向

1945年1月11日,湖南江华附近的日军第40师团,向第9战区部队驻地(广东)乐昌、坪石进攻。

中国守军第4、第37、第99军一部,分别阻击日军。

驻(广东清远)银盏坳地区的日军第104师团,向北进攻,19日陷清远城区。

(湖南)耒阳日军第68师团,向南进攻,第9战区暂编第2军、第99军协力抵抗。21日,该部日军进至郴县以南地区。

日军第40师团于15日击退守军后与第68师团会攻郴县、良田,中国守军99军等部据守城垣,与日军进行巷战。日军第40师团一部,袭占乐昌、坪石。

沿北江北进的日军陷英德后继续突进,于铁路沿线展开激战。

中国守军一面固守曲江、郴县、宜章、九峰等地,一面调整部署。

24日,北江方面的日军先头部队进抵曲江城郊,该城守备区第187师奋力抵抗。

26日,第99军退出(湖南)郴县。27日,日军陷宜章、九峰,并以一部策应对曲江的围攻,守军虽奋勇阻击,终被优势日军攻陷。

至此,400余公里的铁路,全部为日军控制。

29日,湖南守军乘日军向粤汉路进攻之际,连续收复新田、宁远,临武、蓝山等9县。

30日,第37军一部克复九峰,向乐昌进迫,与日军第40师团发生激战。

2月2日,新编第20师又克良田,北迫郴县。

3日,暂编第54师克复宜章,并协同第4军攻克坪石,复将铁路要点控制。

4日,日军大举反击,相继占领永兴、良田、宜章、坪石,至14日,日军又控制了铁路全线。中国守军则不断在铁路沿线反击,双方伤亡均重。

作战日志②·湖南/江西方向

回头再说湖南茶陵日军第27师团,于1月12日开始东进,第9战区第58军先迎击于高陇附近,后转移至莲花。

日军另一部由茶陵、安仁南进,中国守军第44军予以阻击。

17日,日军陷莲花。第9战区令第58军一部抵抗,主力转移至宁冈以北地区。

22日,日军第27师团陷永新后继续向遂川进攻。守醴陵的中国军队第72军向永新攻击,第58军主力由罗埠向东,以第183师由百嘉向西夹击日军。

25日,双方展开激战。

28日,日军续向南进,30日陷遂川。

2月1日,日军陷始兴,3日陷南雄。

第7战区以第63军奋勇抵抗,掩护主力向龙南、定南地区转移。

日军续向大庾进攻,被守军第4军一部阻于梅关地区。

4日,日军第27师团突破第3战区第25军第40师和第108师防线后,进至赣县西北城郊。中国守军第72军尾追该部日军,与第4军一部至赣县固守,同时破坏机场。

5日,日军陷大庾,续向新城进攻。

6日,日军陷赣县,一部东攻茅店,被守军第108师击退。陷赣县的日军,为策应第40师团作战向西进攻。

8日,东西两面日军,会师于新城。

作战日志③·粤东方向

再说此前侵占粤东的日军,为策应第104师团作战,于1月13日以其驻增城的独立第8旅团东犯。第7战区独立第20旅及挺进支队迎击,并逐次东撤,博罗、淡水、惠阳相继失守,最后阻日军于横沥,平山地区。

22日,日军海军陆战队一部于平海、新城附近登陆,进犯海丰;同时,日军独立混成第19旅团自潮汕向西进犯,以策应惠阳方面的日军作战。中国守军海陆丰守备队和第186师分途迎击。

日军于24日、25日攻陷海丰、揭阳和陆丰。26日,日军北攻汤坑,被守军击退。

从“敌胜我败”到“我胜敌败”

会战结束后,第7战区司令长官余汉谋,亲笔撰写《第7战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文》——

敌乘湘桂之胜,至是分道来犯,一由广州北上,一由湘之道县南趋,一由桂边侵入,为三面会围。

我时守粤北者只三师一旅,守曲江者只一师一团,以与敌较众寡悬矣。

惟将士赴战殊勇,若坪乐、若清佛、若曲江、若南始,每争一据点必反复力搏,非至濠垒尽毁不稍却。

而韶关巷战竟旦夜,死伤最夥,及力尽无可为,始遵中央电令饬各部突围出,退守三南根据地。

三南者,赣之龙南、虔南、定南也。

是役也,敌胜而我败,阵亡军官七十余员,如副团长黄远谋,连长黄伟强、赖甲钺,排长李世表、吴舜民、蓝振明、黄振廷,皆曾以勇称者。

其年夏,敌又寇我赣南,分三面以进,其由南进北者为主攻,西、北两面进者为助攻,率众骤入我河源、和平、信丰、三南等要地。

然诸将领不少馁,麾战益力,士卒益用命,敌不虞战事之棘,气先夺势亦就颓,即抵其瑕而疾攻,先破之三南,续破之河源、和平、信丰,复纵兵蹑击清荡各线,使无一敌迹。

是役也,我胜而敌败,其贯通越南、华北之大欲以此顿折,沮丧束手而至于降也。

我连长黄雄才、李剑,排长郭新南与尉官五十余员,当敌急攻为坚忍苦战,以杀其势而挭其直进,至后先殉职,可尚也已。

此战役之在七战区时者有然。

中国军队的表现相当优秀

客观来说,湘粤赣边区会战以日军占领粤汉铁路全线及粤赣两省之机场群的结果为收场,中国军队伤亡6000余人,毙伤日军3000人。这一战损比,相比较于二期抗战的平均值,中国军队的表现已经相当优秀。

从战术层面来分析,日军以特种部队对铁道要路的奇袭,有力地支援了常规部队的作战任务,于开战7天内完成粤汉线的占领。

但就战线形势而言,日军对于歼灭守军力量的忽视,导致了作战中的相当程度的被动及损失。

中国军队虽然弃守粤汉铁路,其主力却未受损失,反以湘东南的深山老林作为屏障,节节出击,消耗了日军的大量兵力。日军耗费气力所得到的,仅仅是一条不得通车的死路(粤汉铁路全线)。

从战场之外的宏观角度切入,此战也将日本军阀穷兵黩武、缺乏战略素养的状况,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预示了其战败的必然结果。

而中国军队在历年的大战之中不断磨炼,所表现的战斗精神已与往日的疲弱不可同日而语。

《文萃报》3485期综合《日军侵华战争1931—1945》南海出版社《抗日战史:湘粤赣边区作战》花城出版社等

责编:罗嘉凌

一审:黄帝子

二审:苏露锋

三审:范彬

来源:《文萃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