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我的育人故事丨初心润童心

  科教新报   2025-09-09 17:05:10

常德市武陵区东升小学 朱启娟

为了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逐步提升语言素养,一年级的第二学期,我尝试着在语文课堂上开展“精彩课前三分钟”展示活动。当时我们定的主题是成语故事分享。我事先准备了成语卡片,由孩子们随机抽取,确定将要分享的故事。准备时间最少的也有两周,相对来说是充足的。每天由一个孩子分享,希望以此强化学生的语言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引导学生通过相互学习和启迪,养成倾听习惯的同时,也丰富知识视野。

班上有个斯文安静的男孩,为人谦逊有礼。不管何时何地遇到尊长,总是一抹略带羞涩的微笑和一声亲切的问候,让人心生暖意,只是他略微有点儿结巴。我对他印象很深:刚接手这个班级时,不到一周我就声音嘶哑。是他,拿着喉片凑到讲台边,提醒我多喝水;也是他,上课时,眼神总是那样专注;还是他,卫生大扫除时最卖力。从他名字中的 “和”字,我感受到了其父母的殷切期盼:希望他为人温和,一生和顺。

那天的语文课是上午第二节,如往常一样,首先是“精彩课前三分钟”展示。正好轮到这个叫“和”的男孩。只见他稳步走上讲台,自信满满。可当他站定之后,一秒、两秒……十秒钟过去了,他的面部表情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最初的微笑,到着急、尴尬。为了缓解他的压力,也为了给他提供一个台阶,我开口了:“你就说一句话吧!”当时我的想法就是,这个台阶他肯定下得来。但结果却是:他低下了头,沉默不语。这时,孩子们开始躁动了,夹杂着“快说嘛”的催促,他的头更低了……最后,他垂头丧气地跑下了讲台。那节语文课,他始终心不在焉。

课后,我立马通过微信和孩子妈妈进行了沟通。从交流中了解到:其实为了课前展示,他早就做了准备,准备分享的成语故事是《掩耳盗铃》。故事内容早就熟悉了,还多次把故事和道理讲给妈妈听过。另外,“和”在上幼儿园时,曾经有过说话结巴被嘲笑的经历。原来如此!

“欲窥童子心,更下一层楼”。两天后的课间,“和”在座位上看书。我偷偷观察着:他时不时地在发出笑声。我上前伺机询问:“也能让我开心一下么?”他会心一笑,娓娓道来。我边听边点头,并由衷地表达我的感受:“谢谢你的快乐传递。”紧接着,我带着试探的语气问:“《掩耳盗铃》的成语故事还记得吗?”他点头。就这样面对面,他轻松地把故事讲完了。“那能把这个故事和同学们分享吗?”他的回答干脆利落:“能!”

第二天的语文课,他快步走上讲台,迅速地和我进行了眼神交流后,开始了他的分享。整个过程,没有迟疑,没有胆怯,几乎没有结巴,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在掌声中,他微笑着走下讲台。那一刻,我相信,他已经从掌声中找回了自信!

这个孩子的前后变化,带给我深深地思考:如若我没有跟孩子妈妈交流,也没有再给他一次机会,或许他的“结巴症”会更严重……还好,我是一个清醒的、理性的师者。后来,这个孩子成了语文课堂上发言最积极的同学之一,还评上了校级“三好学生”!

我们都曾年少,“为师不忘童年梦,常与学生心比心”。育人路上,唯有将爱心、童心、责任心、感恩心有机融合,才能更从容地去描绘我们所选择的教育事业!

责编:陈洁

一审:陈洁

二审:彭静

三审:黄维

来源:科教新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