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水润粮仓——屈原管理区全力推进抗旱保丰收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09 11:29:58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记者 杜立 张颖琳 通讯员 罗姣 郑旭

95日,在岳阳市屈原管理区河市镇汨罗江东大堤上,工作人员正在检修泵机,烈日当空,地面蒸腾热气。

江畔有着4临时泵2泵船,每小时抽水量达48700立方米,田埂边的渠沟里传来潺潺水声全镇4.8万亩晚稻绿得发亮。

这是屈原管理区抗旱保秋工作的缩影,秋粮丰收筑牢“水保障”。

灌得上:多源引调破解“水源困局”

面对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屈原管理区将“引水”作为抗旱核心,通过“外江引调+应急提灌+精准调度”三维发力,确保农田“有水灌”。

科学预判抢先机。

早在旱情露头前,该区便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的抗旱指挥部,水利、农业、电力等部门建立“一日一监测、一周一会商”机制,提前20天制定《屈原灌区抗旱供水方案》。7月初完成全区水库、电排机埠、灌排渠系拉网式检修,蓄水量达2200万立方米,为抗旱备足“水源底气”。

外江引水筑命脉。

沿汨罗江、南洞庭湖架设临时泵站6处,日均引水近70万立方米累计引江水4000万立方米。其中,迎丰低闸4台水陆两栖移动泵站以每小时1万立方米流量提引湘江水,翁家港2台泵船以每小时0.5万立方米流量抽引汨罗江水,6“钢铁巨龙”,有效抬高垸区水位。

应急攻坚解燃眉。

825日,灰滩河突发断流,营田镇、凤凰乡等5000余亩稻田告急。该区紧急联动电力部门,将泵站电容量1500千伏安增容至3000千伏安数小时内恢复通水,湘江活水以每小时2.7万立方米流量奔腾涌入,重现河道粼粼波光。乡镇干部靠前指挥,凤凰乡架设645千瓦水泵,每小时输水4800立方米;各乡镇水利站长蹲守抢修故障设备,确保“不落下一丘田、不放弃一株苗”。

排得畅:打通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

引水是基础,输水是关键。

屈原管理区通过“渠系清淤+山塘整治+节水增效”组合拳,打通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

渠道清淤保畅通。开展专项清淤行动,累计疏浚干支渠道50公里,封堵渗漏点20余处,确保“输水零损耗”。营田镇通过机械与人工结合,清理渠道内杂草淤泥,使水流速度提升30%,原本需要3天抵达的灌溉水,如今48小时即可直达田间。

山塘整治强末梢。

抗旱期间,该区整治山塘15口,硬化塘坝、修复闸门,激活抗旱体系“末梢神经”。凤凰乡周家垄山塘经清淤扩容后,蓄水量增加8万立方米,保障周边1200亩农田“旱能灌”;河市镇平安村山塘配套建设节制闸,实现“一塘灌多村”,节水效率提升40%

节水增效降损耗。农业部门组建技术服务队,推广“浅水勤灌、夜灌日排”等节水技术,指导农户避免大水漫灌。通过村村响、宣传车呼吁全民节水,开展渠道清淤、山塘整治,累计减少水资源浪费超300万立方米保障至少1万亩农田高效灌溉。

98日,雨洒落屈原管理区,这是该区自725日以来的首有效降水,截至目前,该区累计投入抗旱资金200万元,投入抗旱劳力3000人次,启用泵站6处、机动抗旱设备20台(套),该区当前水稻种植面积13万亩(晚稻、一季晚稻、中稻、再生稻),不漏一丘田,不旱一根稻,均得到有效灌溉

“我这儿没有一天缺过水!”旺农水稻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胡茂华感慨道,他的700亩晚稻长势正好,产量超过去年,他的信心很足。

责编:杜立

一审:杜立

二审:徐典波

三审:姜鸿丽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