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新报 2025-09-09 10:32:07
长沙大学附属中学 周红丽
今年的爱心义卖活动,原本是学校教育处布置的一项“常规性工作”,却在我们班这帮十六七岁的学生心里,悄然变成一堂关于“看见”的课。
我班所定的义卖主题是“把星星买回家”,希望筹集爱心捐款,助力自闭症儿童。我想这次一定要开足马力,突破纯利润1000元。
场面比我预想的要火爆不少,仅仅持续了一个小时,我班的货物就被抢售一空。当后勤组把最后那张桌子搬回教室后,我们围在一起数钱,硬币叮叮当当地落进了盒子,恰似一场小型交响乐。扣除成本400元,净赚了1059元,我激动得嗓子直发紧,当场宣布:“超额完成目标!卖品组、推销组、售卖组、后勤组,你们都是八班的英雄!”随后我们鼓掌,脸上满是骄傲。
这时,我看到教室后排的小宇、阿航、佳佳,他们今天没承担任何摊位的工作,只是逛了逛,买了几瓶柠檬水和泡泡水。他们把手缩进自己的袖子里,笑容显得有些勉强,我心里猛地一紧:在刚才的狂欢里,他们被自动归类为“未付出者”。
晚自习的时候,我临时改了计划,我把PPT上的“庆功”页面关掉了,在黑板上画了个大大的圆,写上了“义卖生态链”,我问:“今天的义卖活动成功的要素有哪些?”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回应:“卖品组、推销组、售卖组、后勤组……”“那么,物品卖给了谁?”“购买者。”我点头给予肯定,同学们把“购买者”三个字填进圆圈的末尾一格,我说道:“今天,没有购买者,我们的生态链就运转不了。”
我打开手机相册,投影出几张抓拍的照片:小宇拉长胳膊把20元放进捐款箱;佳佳手里举着泡泡水,在阳光下吹出彩虹泡泡,我说:“看!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让这场义卖更完整,掌声送给他们!”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欢呼声。
后来,我看到同学们写的周记,佳佳写道:“我原先不过是个‘路人甲’,然而老师说我也是义卖生态链中的一环,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是被需要的。”阿航在周记后面画了一幅漫画:他牵着学弟的手,一起走向摊位,漫画的标题写着“被看见的隐形贡献者”。
心理学家德西和瑞安指出,人的内在动机离不开“自主、胜任、联结”三要素,而“被看见”正是联结的发端,当我们把视线聚焦到那些“沉默的大多数”,他们的自我也将跟着改写。
责编:梁淑怡
一审:梁淑怡
二审:彭静
三审:黄维
来源:科教新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