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我的育人故事 | 藏在书箱里的教育暖意

  科教新报   2025-09-09 08:58:05

南县第六完全小学 刘宇明

“你书房那箱书什么时候拿走?放这么久,要不丢了算了!”妈妈电话挂断的瞬间,我的思绪倏地飘回十年前的那个夏末。

那时,我心怀不甘地从长沙回到南县,拖着行李箱踏进三仙湖镇南方完小。教室里的木桌腿垫着硬纸壳,风从窗缝钻进来,翻得书页哗哗作响。

第一次作文课,我让孩子们写“我的愿望”。多数孩子写的是“想让爸妈回家”,只有小立的作业本上画了一支歪歪扭扭的钢笔。我留意到他总用一支断芯的笔,字迹格外用力,指缝里嵌着墨渍。课后我递给他一支新钢笔,并握住他的手写下“立”字。

从那以后,小立每天放学都自觉留堂练字二十分钟。冬天手冻得红肿,他就哈几口热气继续写;写错了也不乱涂,而是划掉重新再写。那年全县作文比赛,小立拿了全校第一。

三年后,我调去县城小学,行李箱里最珍贵的是小立的作文本和那支被他刻了“立”字的钢笔。新班级里,一个叫小雨的女孩让我一度犯难:她总蜷在角落,作文本上常常有泪痕。我在她作业本的最后一页看到一幅画——一只孤单的小鸟,旁边写着一行小字:“我想有个朋友。”

我悄悄在她抽屉里放了一本带插画的日记本,扉页上写:“老师想做你的第一个读者。”从那以后,我们开始了“日记本约定”——她写心事,我回鼓励,有时还添一个小太阳。渐渐地,她的日记里开始出现“小美借我橡皮了”“今天我举手回答了问题”,作文也越写越流畅。第二年儿童节,她抱着那本日记本来找我,上面画着“小雨”和“老师”牵手的小人。她说:“老师,我想一直写下去。”

如今十年过去了。小立仍偶尔给我写信,说在外打工还带着我当年教他写“远”字的字帖;小雨已经成为高中语文课代表。望着办公桌上摊开的作业本,我忽然明白:从来不是我照亮他们,而是他们用信任照亮了我。

责编:梁淑怡

一审:梁淑怡

二审:彭静

三审:黄维

来源:科教新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