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我的育人故事丨萤火与诗行——用看见点亮教育微光

  科教新报   2025-09-08 17:35:55

新邵县寸石镇花桥学校 隆雅寒

不知不觉,回到乡村已经六年。在这座偏远的乡村中学,听不到喧闹的车鸣,山间的风却常常敲响教室的窗棂。孩子们在山风溪水里长大,长出了不一样的个性,却有同样的身份——他们多是留守少年。一张张稚嫩的脸,一件件琐碎平淡的小事,在陪伴和坚守下,我看见了被我点亮的点点微光。

还记得,在教授《断章》时,学生齐读课文,我注意到了小刘,爱跑神的他,读得很认真、很动情。我请他单独朗读,他涨红着脸,磕磕绊绊,读到一半自己先憨笑起来,同学们也发出善意的笑声。我示意他坐下,他却突然问:“老师,我能不能再读一遍?”

我让同学们安静下来,他注视书本,烧红了耳朵,却读得那么认真。读到最后一句,他轻轻地拉长了音,以一种自己理解的方式触摸了诗歌的韵律。读罢,专注的神情变成了紧张,他看着我,期待又忐忑。那一刻,我真切感受到击中心灵的力量,不仅是美丽的诗歌,还有那和诗歌共振的童心。我立即给予他热烈的掌声:“读得真好。”还为他们小组加了一颗星。

这时小何却不服气了。“这样就能加分啊。”他嚷嚷着。“那好,你也可以试试,”我微笑着回应,“读得好同样加分。”“读就读。”他爽快地站起来,一开始,把作者的名字都读错了。但读着读着,他渐渐放慢语速,一个个珍珠般美丽的字眼,缓缓流出,照亮了他黝黑的脸蛋。这个平时的急猴儿,现在的表情却是那样沉静。我没有再开玩笑,郑重地说:“你读得很认真,你想不想和我一起再读一遍。”他点点头。我们齐声诵读,缓缓地品味着每一个字眼,教室里轻轻飘荡起其他学生轻声应和的声音,梦一样的诗句,从孩子们唇中流出,从孩子们的脸上拂过,在狭窄而破旧的教室里流淌着。读完那刻,我们都怔住了,很快又不约而同笑起来。美的力量,轻轻叩击着,随着那力量,我们完成了一场默契的群舞。

发光的只有星星吗?在乡村静谧的夜晚,闪烁着光的,还有振着翅膀的萤火虫。不是每个孩子身上的光,都能如恒星,更多的孩子找不到方向,迷失在夜空。我愿做点亮光芒的人,更愿做看见光芒的人。用温柔而坚定的凝望,鼓舞着每一朵萤火,帮助他们拂去遮蔽的尘埃,大胆地发出自己的微光。

正如那首《断章》所写:“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教育最美的瞬间,莫过于看见孩子成为风景本身。星星永不熄灭,萤火自成星河——而这,便是乡村讲台上,我最深的感动与坚守。

责编:董以良

一审:董以良

二审:彭静

三审:黄维

来源:科教新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