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我的育人故事丨藏在历史书里的书签

  科教新报   2025-09-08 17:21:08

慈利县一鸣中学 邓扬任

第一次注意到小宇,是在讲“商鞅变法”的那堂课上。他坐在后排靠窗的位置,总喜欢把历史书竖起来,挡住半张脸。他无意识地用手指在书页边缘摩擦,像在拆解一道无解的谜题。

我特意点名问他:“商鞅为什么要徙木立信?”他猛地站起来,耳尖一下子红了,低声挤出一句:“不知道。”坐下时,历史书“啪”地一声被合上,露出里面夹着的一张漫画草稿——画的是身穿战国盔甲的奥特曼,旁边歪歪扭扭写着一行:“没人懂我”。

自那以后,我在历史课上多了一个小习惯。讲到“百家争鸣”,我会笑着说:“其实每个学派都像我们班的同学,有人像儒家一样爱辩论,也有人像道家一样,喜欢安静地画画。”讲到“郑和下西洋”时,我特意停顿了一下:“你们看,郑和的船队里也有画师,他们记录所见所闻,就跟我们班有人特别会画画一样,非常重要。”每次说这些话时,我总能瞥见小宇悄悄从竖起的书本后探出头来。

期中考试前,他历史作业写得格外认真。作业末尾附了一行小字:“老师,您说历史会不会记住小人物?”我在旁边画了一个笑脸,写下:“当然会。每一个改变历史的大事件里,都藏着无数认真生活、闪闪发光的小人物。”

成绩公布那天,他第一次主动来找我,手里紧紧攥着一本崭新的历史书。“老师,我想试着把商鞅变法画成历史漫画……做成连环画那种,是不是大家记起来就容易多了?”阳光透过窗户落在他脸上,他的眼睛里闪着我从未见过的光。

那个学期的最后一课,他给我送来一枚手绘书签。正面是戴方巾的孔子与握漫画笔的少年击掌,背面有一行整齐的字:“谢谢老师,让我觉得自己……也能成为历史里的光。”

其实我更想说,教育从来不是单向的照亮。那些藏在细节里的理解、无声的接纳,那些关于“小人物也能发光”的信念——恰恰是孩子们以最真诚的方式,教会我的最珍贵的育人之道。

责编:梁淑怡

一审:梁淑怡

二审:彭静

三审:黄维

来源:科教新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