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我的育人故事丨黑板旁的那道“错题”

  科教新报   2025-09-08 17:13:59

东安县芦洪市中心小学 蒋忠艳

时光轴拉回2022年。

九月的阳光斜照进六年级(2)班教室,我在黑板上演算图形题时,又瞥见最后一排的李敏偷偷画画。作为数学老师,这已是第三次发现她上课“走神”。她的作业本上满是奇奇怪怪的线条,数学公式却歪歪扭扭。

课后我叫她到讲台旁,指着作业本上画满线条的习题页,没等开口,她就攥紧衣角小声说:“老师,我觉得黑板上的图形像小房子,忍不住想画。”我忽然想起她落在教室的画册,里面用数学线条勾勒的校园风景,比课本图形生动。“数学和画画很像。”我拿起粉笔在黑板画个梯形,“这梯形上底短、下底长,像教室后的书架,算它的面积,就像给书架‘量衣服’,得先知道‘肩宽’和‘身高’。”李敏猛地抬头,眼睛亮了起来。那天,我们没讲枯燥公式,而是用粉笔在黑板画教室的门窗、课桌,用图形面积算“给教室贴瓷砖需多少材料”,她笔下的线条,第一次和数学题交叠。

此后,李敏的作业本变了样。她在错题旁画小太阳标注“下次注意”,用不同颜色的笔把三角形、圆形等图形补成小城堡,解方程步骤写成“图形小人的冒险记”。

数学测验时,李敏怯生生地说:“老师,我怕成绩不好,奶奶说数学不好没出息……”我鼓励道:“你用画图把题目变成小故事,这是别人做不到的。数学不只是算得数,更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像你画画,重要的是把想表达的画出来。”成绩出来后,她进步明显,下课跑到黑板旁,指着错题说:“这道题我后来想了想,就像画透视,得找准‘参照点’。”

李敏成了班里的“图形小老师”,常帮同学用画图解题。路过教室,经常见她在黑板旁给同学讲题:“这道题像教室的窗户,找到‘边长’就能算答案。”

教育不是把学生塞进统一“公式”,而是像李敏笔下的线条,在尊重与理解中,帮她找到专属的“解题思路”。那道曾让她慌张的“错题”,却是成长路上最亮眼的“加分项”。

责编:董以良

一审:董以良

二审:彭静

三审:黄维

来源:科教新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