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我的育人故事丨牵着蜗牛去散步

  科教新报   2025-09-08 17:02:53

东安县紫溪中心小学 吴泓颖

2019年9月3日,我第一次走进四年级教室。二十三双眼睛齐刷刷地望向我,那眼神里有着好奇,但更多的是怯懦和闪躲。后来我才知道,学校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他们的世界很小,小到只剩下一方课桌、一个院落;他们的世界又很大,大得装下了所有无人知晓的心事。

秋意渐浓的某个午后,我正批改着作业,突然从超超的本子里滑落一张纸条。上面歪歪扭扭写着三个字:“窝囊废!”那个感叹号像根刺,扎得我心里生疼。

第二天放学后,我跟着超超回家。小镇的巷道蜿蜒曲折,他瘦小的身影在夕阳下拉得很长。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我愣住了——院子里散落着农具,倒地的板凳旁堆着空酒瓶,一个老人正佝偻着背在灶台前忙碌。

超超惊讶地看着我,小脸一下子涨得通红。老奶奶急忙用袖子擦擦板凳:“老师您坐,家里乱得很。”在那段艰难的谈话中,我才知道这个才十岁的孩子,每天要做饭,还要照顾年迈的奶奶。那一刻,我突然理解了他作业本上的那三个字——那是一个孩子对命运最无力的反抗。

从那天起,我开始在超超的作业本里夹小纸条:“今天举手发言了,真棒!”“你的字越来越工整了!”有时还会画个小太阳,旁边写着:“今天也是发光的一天呀!”

改变是缓慢的,就像蜗牛爬行。但渐渐地,超超的校服干净了,课桌整洁了,眼睛里有了光。一个月的早晨,他悄悄塞给我一张纸条:“老师,你是第一个说我很棒的人。”

班里还有个叫小雨的女孩,总是躲在教室最后排。她可以一整天不说话,像只把自己藏在壳里的小蜗牛。直到那天我走过她身边,看见绘画本上栩栩如生的小动物。

“画得真好。”我轻声说。她猛地合上本子,耳朵却红了。

出黑板报时,我特意请她画插图。她握粉笔的手在抖,但画出来的小鸟却灵动得仿佛要飞出来。同学们围过来惊叹时,我第一次看见小雨嘴角弯起了弧度。

后来她的画登上了学校宣传栏,又获了县里的奖。课间开始能听到她和其他女孩的笑声,虽然轻轻的,却像清晨的鸟鸣一样动人。

深秋的傍晚,小雨留下来帮我整理作业。她突然说:“老师,我爸爸妈妈变成星星了。”我愣在原地,看她仰起脸:“爷爷说,他们一直在天上看着我。现在我觉得他们应该能看到我了。”

那一刻,夕阳正好透过窗户洒进来,把她整个人裹在暖光里。我忽然明白,原来每只蜗牛心里,都藏着看星星的愿望。

如今走在校园里,超超会大声地问我好,小雨会把新画的画塞给我看。还有其他曾经躲闪的孩子,现在会围过来讲趣事、问问题。他们的变化很小,小到只是课堂上多举起的一只手;他们的变化又很大,大到整个生命都在重新焕发光彩。

以前我以为,是我在牵着蜗牛散步。后来我才明白,其实是蜗牛牵着我,教会我什么是耐心、什么是温柔、什么是等待。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它需要我们放下急切,去看看那些露珠闪烁的叶片;那些被忽略的野花;那些需要慢慢品味的美好。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成长,从来不是奔跑,而是彼此陪伴、慢慢行走的过程。

阳光正好,洒在每个孩子身上。我知道,这段散步的路还很漫长,但沿途的风景,已经让一切都值得。

责编:董以良

一审:董以良

二审:彭静

三审:黄维

来源:科教新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