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我的育人故事丨矮寨深处的“寻亲桥”

  科教新报   2025-09-08 16:44:01

吉首市矮寨镇民族完小 周莎

吉首的矮寨镇,云雾常绕青山,盘山公路蜿蜒如带。矮寨小学就坐落在这片静谧的山坳里。六年级的教室里传来笔尖摩挲纸张的沙沙声,我注意到,靠窗的女生娅婷对着“给妈妈的一封信”的作文题发愣,眼神飘向窗外连绵的群山。

通过与娅婷谈心,才知晓这个女孩十多年从未见过母亲。“我好想见见她。”娅婷的话让人人泪目,我当即答应帮她找妈妈。可线索仅有“凤凰县腊尔山”这个地名。为圆孩子心愿,我们多方奔走,联系上当地派出所,恳请协助排查。村干部发动村民,同时比对公安系统信息。半个多月后,好消息传来:一位在湖北打工的女士,与娅婷母亲的情况高度吻合。我们立即联系对方,电话那头,她哽咽着诉说对女儿的思念与愧疚。经过交流,孩子妈妈答应赶在娅婷小学毕业前见面。

见面当天,学校老师开车护送娅婷前往腊尔山寻亲。亲人们早早就在村口等待。当孩子妈妈颤抖着伸出手,娅婷扑进母亲怀中,母女俩抱头痛哭时,在场者无不动容。团圆饭上,妈妈给女儿夹菜,想把多年的缺失的爱全部夹进孩子的碗里。

回来后,娅婷变化很大,上课认真听讲,主动打扫教室卫生,并在校运动会上获得了女子高年级组800米第一名,女子高年级组跳高第一名。

如今,娅婷已从矮寨小学毕业,升入初中,但母校对她的关注并未随之结束。由于母亲远在外地打工,母女俩联系不便、物资寄送困难,我们主动承担起“桥梁”角色:母亲寄来的衣物、食品、学习用具等物资,均由老师代收后专程送到在初中学习的娅婷手中。每当母女俩想念彼此,老师们便用自己的手机为二人搭建视频通话的平台,让相隔千里的亲情得以传递。

从助力寻亲到毕业后的持续关怀,矮寨小学的老师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守护承诺。这份跨越校园边界的牵挂,不仅温暖了娅婷的成长路,更彰显了学校的教育温度,为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写下了生动的一笔。

责编:董以良

一审:董以良

二审:彭静

三审:黄维

来源:科教新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