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水崖畔,字烬塔影

魏双石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08 16:36:33

湘水崖畔,字烬塔影

魏双石

新铺的湘江西路如一条墨色缎带,沿着江岸蜿蜒铺展。行至225号段,道旁现代居民楼齐整林立,若非有心寻访,谁也不会留意楼群背后竟藏着另一重天地——新修的道路特意在此让出一片空隙,如同历史刻意留下的一枚书签,指引人们向下走去。

绕过护栏,脚下不再是平整的柏油,而是重归自然的江岸。经年累月的河浪在这里雕刻出奇崛的景观:嶙峋的乱石群俯仰卧立,有的被冲刷得圆润如卵,有的仍保留着锋利的棱角。春日的湘江水势渐涨,碧绿的江水扑打在岩石上,碎成万千珠玉,哗然作响,又退归洪流。就在这乱石丛中,惜字塔悄然矗立。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这是一座四层砖塔,形制古朴,并不巍峨,却自有一份沉静气度。塔身斑驳,覆着青苔与水渍,显然常与江风水汽相亲。它与对岸繁华的沿江东路遥相对望,中间隔着一江奔流、数声舟笛,仿佛是两个时代的对谈,各自言说,又彼此倾听。

新修的观景步道止于塔前,恰到好处地保留了这片区域的原始风貌。站在平台上望去,塔基确实与岩石长在一处,让人恍悟它数百年屹立不倒的奥秘——它本就是从这崖石中生出的建筑,是人文与自然共同孕育的奇迹。古人择此险要处建塔,当初或许不仅为了惜字,亦有镇守江流、庇佑文脉之深意。

塔的东侧,新立的解说牌锃亮如新,简要述说着“惜字文化”的渊源。古人敬字如神,认为有字之纸不可亵渎,需以火焚之,方显恭敬。可以想见,当年这塔中必曾设有焚炉,青烟袅袅,纸蝶纷飞,携带着蒙童的习作、账房的记录、往来的书信,升腾化作对文明本身的礼赞。而今炉火已熄,唯余塔身继续它的守望。

沿江西行,乱石小径与平整步道交替出现。这一带确是湘江的主航道,江面开阔,水流湍急。与对岸相比,此处风光更具野趣:河水千年冲刷形成的悬崖岩石带犬牙交错,在阳光下呈现出赭红、黝黑、灰白等不同色泽。几株老树从石缝中挣扎而出,枝干虬曲,新叶却绿得透亮,展现出惊人的生命力。

不远处,宋家州公园的绿荫与将军岭公园的山影已然在望。若是从前,这段路并不好走,如今却连缀成了一条绝佳的漫步线路。视野所及,既有潇湘驿、文昌阁等历史遗迹的古朴轮廓,也有九孔亲水桥等现代建筑的灵动姿态,古今交融,恰如这江水,奔流不息。

暮色渐合时,对岸灯火如星子般渐次点亮,倒映在江水中,随波摇碎又重圆。惜字塔这一侧却沉入静谧,唯有江声依旧。一位老者拄杖而来,立于塔前良久,轻声自语:“路修好了,来看你的人就该多起来了。”

是啊,路修好了。这条新路没有粗暴地将塔圈禁为景点,而是谦逊地止步于此,为历史留出了呼吸的空间。它指引人们前来,却又保留了探寻的意趣;它提供了观赏的便利,却未破坏沧桑的质感。

临去时回望,新安装的景观灯已然亮起,光线柔和,恰到好处地勾勒出古塔的轮廓,却不曾掩盖它本身的模样。塔依旧矗立在乱石与江波之间,如同一个永恒的坐标,连接着永州的过去与未来。江水千年如一日地冲刷着岩石,仿佛在书写一部长过人类文明的自然之书。而这座惜字塔,便是这部巨著中,最动人的一个注脚。


责编:黄柳英

一审:黄柳英

二审:李礼壹

三审:李寒露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