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新报 2025-09-08 16:28:08
辰溪县实验中学 罗隆欢
两年前,我怀着忐忑与憧憬站上初中讲台,成为了一名地理老师。于我而言,那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场与无数个年轻灵魂的相遇。我渴望带领他们,透过地理的万花筒,看见一个更辽阔、更生动的世界。
我的育人故事,始于一个沉默的学生。他坐在教室角落,对经纬度和气候带毫无兴趣,仿佛与世界隔着一层磨砂玻璃。一次课上,我讲到黄土高原,照本宣科地分析其成因与影响,台下依旧是一片沉寂。那一刻,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挫败感。
教育的初心,是点燃而非灌输吗,我决定改变。新一周的地理课,我没有打开课本,而是点亮了投影仪。当辽阔壮美的西北风光、沟壑纵横的黄土地貌,以及当地居民淳朴的笑脸充满整个屏幕时,我看到角落里男孩的眼睛亮了。
我告诉他们,地理书上的每一个名词,都不是冰冷的考点,而是远方真实的风土人情。那天,我布置了一个特别的作业:不做题,去找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用任何你喜欢的方式“介绍”给我。
万万没想到,第二天,那个沉默的男孩最后一个离开教室,悄悄塞给我一张纸。那张他手绘的家附近的地图,还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了周围的道路。那一刻,巨大的职业幸福感将我包围,它不仅仅是一张地图,更是男孩主动与世界建立的一次连接。我的坚持与改变,终于叩响了他的心门。从此,我的课堂多了“美食地图”“方言地图”,甚至还有人把校园的等高线测绘成了“寻宝图”。地理,不再是死记硬背,成了学子们探索世界的快乐游戏。
这件事让我深深懂得,育人的核心在于看见。看见学生的沉默,并努力理解其背后的原因;看见学科的趣味,并把它转化为成长的养分。我用两年时间,学习如何成为一名“打开窗户”的老师。
责编:梁淑怡
一审:梁淑怡
二审:彭静
三审:黄维
来源:科教新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