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08 20:42:45
龙泽巨
电影故事片《长安的荔枝》,我进影院观赏了两次,又拜读了主流媒体和社交媒体刊载的评论文章十余篇,但仍有一些别样的话语可说,于是写出此文献拙。
《长安的荔枝》上映后颇受观众的热捧,我也认为它是一部优秀的影片,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但也存在明显的硬伤。
此片虽然改编自同名小说,但充分彰显了电影艺术的特性,即用镜头——带声音的流动的画面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题材选择与主题提炼的历史感与现实感有机融合,切中观众的心理诉求与审美取向。
影片选择的题材比较重大而又为观众比较熟悉。言其重大,它取材于唐朝皇帝李隆基及其妃子杨贵妃的历史故事。流传千古的盛唐时代、知名皇帝、知名的皇帝与妃子的爱情故事,当然吸引观众;而描绘杨贵妃要吃5000里之外的岭南新鲜荔枝而劳民伤财的故事,又因唐代诗人杜牧的《过华清池绝句》而为具有中小学经历的国民所熟知。
但观众并不熟知详情,影片创作团队运用形象性、直观性、通俗性最显的电影艺术形式,具象性地呈现了一个完整曲折、令人心碎的故事,不能不吸引观众。
影片描述的杨贵妃希望吃到岭南鲜荔枝、唐明皇下令速运的历史故事,抨击了唐朝的劳民伤财、官员的腐败坑民、官场坑害老实人等种种阴暗面相,又叙述了安史之乱导致唐朝迅速衰亡的历史事实,昭示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历史规律,切合了观众的心理期待与审美惯性。
这是影片呈现给观众的历史感。同时,上林署的刘署令接到转运岭南鲜荔枝十斤的任务之后,明知这是无法完成的使命,最后坑骗了九品小吏李善德,李善德明知不可为而绝望,但在朋友杜少陵的点拔下决定拼死一搏,终于完成这项艰难使命。此项情节的编造,具有一定的现实感,能够引起当代职场相当一部分职员的共鸣共情。这是影片呈现给观众的现实感。这种现实感溶于历史故事的叙述中,自然天成,不留痕迹。
熟悉的历史事实与陌生的主人公身份设计,呈现给观众满满的新鲜感,拉近了影片与观众的距离。
唐明皇为满足杨贵妃的愿望,下令转运鲜荔枝,《新唐书﹒杨贵妃传》有记载,属于真实史实。但既然是皇帝亲自下令,应由级别较高的官员担此重任,但影片却虚构了上林署一位九品小吏担此重任,给观众以满满的新鲜感和疑惑感:"这么艰巨的任务,一个九品小吏能够完成吗?”吸引观众品鉴下去。但这个人物设置,影片给足了理由:因为这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结果只能是送上人头,所以上林署的官员互相推诿,最终推到小吏李善德这个老实人身上。这符合政治生活的逻辑。但李善德明知这是一趟死差,陷于精神绝望,但经朋友杜少陵点醒,李善德决定背水一战;费尽千辛万苦,死里逃生,终于完成圣上之令,这也符合政治生活的逻辑。史书对于担当此任的官员没有记载,影片团队虚构李善德这个角色,具有丰富内涵:高官奉迎皇帝,官场趋利避害,小人物无路可退,唯有拼死一搏。李善德这个角色及其性格特点的设置,与当代职场观众具有强烈的对应度与共情感。这是影片成功的主要因素。
张力饱满的镜头语言和惊艳出彩的蒙太奇手法运用,凸显了故事情节与人物行为的鲜明视觉效果。
电影故事片靠镜头说话,也就是说,靠镜头塑造人物、展现故事、表达主题、抒发胸臆。《长安的荔枝》经过蒙太奇手段的组接之后,镜头具有饱满、充分的表现力,其中较为典型的有李善德单枪匹马奔驰岭南的镜头、马队转运荔枝的镜头、鱼朝恩设阻劫杀运送荔枝马队的镜头、李善德单骑在京城尤其是宫廷奔跑的镜头,鲜明地表现了李善德及其马队运输荔枝的艰辛,其中有两组镜头特别精彩:一是李善德率领数人马队接近长安城时冲破鱼朝恩设阻的镜头,在策马疾驰到毗邻万丈深渊的山路突遇蒙面刺客劫杀火喷,李善德骑马命悬险崖得林邑奴救助、林邑奴与最后一个刺客坠入深渊,惊心动魄;二是李善德死里逃生后在长安尤其宫廷策马狂奔的镜头,他的紧张、期待、难过,通过他的骑姿、白发、面容、眼神刻画得淋漓尽致,紧扣观众心弦。
所有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服装设计及面部表情镜头,均符合角色的身份,充分显露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杨国忠的高高在上、鱼朝恩的阴险狡诈、李善德的善良无奈与陷入绝境后的拼死挣扎。
文艺评论,应该有好说好、有坏说坏。《长安的荔枝》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的现实主义影片,应该遵循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其所虚构的故事情节应是生活中已经发生过或者可能发生的,故事框架应忠于历史,人物与情节尤其是细节可以虚构,但要符合生活逻辑。但我认为,该片至少有两处的叙事不合生活逻辑:
一是李善德决定接受任务后,单枪匹马地奔赴5000里到岭南,并在岭南遭受五府经略使何启光手下的毒打。这不符合政治生活的逻辑。既然李善德接受的是朝廷的任务,而且为皇帝做事,又有"荔枝使"的护身符,这是一种组织行为,从一开始他就应该拥有一支团队,朝廷也会知会沿路官府与驿站,不可能让他单枪匹马赴岭南,也不会受五府经略使何启光手下的毒打。
二是李善德成功地将鲜荔枝按时送到宫廷,他受右相杨国忠单独接见时当面揭露杨国忠与朝廷的腐败,"取之于民,用之于上",为了自己的享受而不顾老百姓的死活。这段情节设计也不符合政治生活的逻辑。李善德舍身忘死地完成了"圣人之命",此前担忧的"死路一条”终于可以免除 ,他首先想到的应是自我及家人的生命安全,尽管他通过这次运送鲜荔枝这一事件感受了从皇帝到各级官僚的罪恶,满怀悲愤,但他不会置自己及家人的生命于不顾,他最多只会跟家人及朋友发泄,不可能当面揭露甚至斥责右相,因为右相杀他及其家人易如反掌。他当面揭露甚至斥责右相的这些话听起来特别解气,但如此叙事脱离真实生活。
摄制现实主义影片,还是应该遵循生活逻辑,虚构的人物与故事,观众观赏后觉得可信。电影诞生百多年以来的经典故事片均是如此。当然,如果是神话故事影片或魔幻现实主义电影,则另当别论。
总体而言,《长安的荔枝》当然是一部成功的作品,影院的票房足以为证。
责编:刘瀚潞
一审:刘瀚潞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