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新报 2025-09-08 12:09:26
江永县第三中学 谭采靖
第一次攥着粉笔头走向讲台,还是在1992年的秋天。窗外的玉兰花正开得热闹,台下五十多张稚嫩的脸庞仰着,眼里满是好奇与期待。那时,我对着教案反复练习了一遍又一遍,结果,孩子们的一声“老师好!”我的开场白卡在喉咙里,一种被尊重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久久不能平静。
此刻,在与孩子们对视的瞬间定了神——原来“老师”这两个字的分量,从不是简单的职业称谓,他有着特殊的含义,是要有捧着真心去守护学生的责任和义务。
一晃已过去多年,在这三十多年的教书时光里,那些与孩子们交织的所有,早已成了心底最柔软的甜蜜的印记。
在孩子们成长路上的陪伴,往往藏在细微处。班里的小郭曾是个“爱哭鬼”,家在很远的大山里,父母常年都在外打工。每次想家时都会躲在走廊角落里抹眼泪,上课也总是盯着窗外发呆。我没有急着劝她“要坚强”,而是每天早自习给她带一颗水果糖,午休时陪她聊家里的趣事。有次她画了幅“妈妈的手”,笔触怯生生的,我在画纸边缘写下“老师的手也可以牵着你呀”。
后来,小郭开始主动分享零食,还在班会课上表演了儿歌。毕业时她塞给我一张纸条:“老师,你的糖是甜的,你的手也是温暖的,陪我走的路也是甜的。”原来育人从不是“灌输”,而是做孩子成长路上的“同行者”,用陪伴把孤单熬成温暖、熬成希望。
教育从来不是简单的事,有时也需要“换个角度”。小明曾是让我很头疼的学生,上课爱讲话,爱传纸条,作业总拖着不交,批评他时还会梗着脖子不服气。直到有一次运动会,我看到他抱着扭伤脚踝的同学跑向医务室,满额头的汗都顾不上擦。我趁着这个机会,在班里表扬了他的担当,还让他当“班级安全员”,负责课间提醒大家注意安全。没想到一个“身份”让他彻底变了个样:上课不再捣乱,还会主动帮同学,做好人好事,作业也写得工工整整了。
他妈妈后来找到我说,小明回家总说“老师这么信任我,我不能让自己的老师失望”。原来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教育不仅仅是“纠正缺点”,而是要找到一束光,一束能照亮指引孩子前进方向的“光”。
老师的初心是育人,是拿着粉笔解答疑惑,初心有时也会在疲惫里被擦亮。有次连续两周加班改试卷、处理学生矛盾,累得在办公桌上趴着睡着了,醒来时发现桌角放着一杯温牛奶,旁边压着张字条:“老师,您别太累啦。”是班里的小欣写的,那个平时沉默寡言的女孩,总把感谢藏在默默地细节里。
还有次我感冒嗓子哑了,上课刚开口,台下的孩子们立刻安静下来,连平时最活跃的男生都坐得笔直,有人还悄悄递来润喉糖。所有的一切瞬间让我明白,教育从来不是单向的付出,孩子们的温暖,早已成了我坚守初心的底气。即便有时会因教学压力焦虑,因学生的调皮烦恼,但只要想到孩子们信任的眼神,就会重新握紧粉笔潇洒地走向讲台。
如今我的办公桌抽屉里,藏着好些“宝贝”:小诺画的“牵手图”、小宇写的“安全员日记”、歪歪扭扭的贺卡、晒干的花瓣、孩子们折的纸星星和千纸鹤等等。这些看似普通的小物件,却成了我教书育人路上最珍贵的印记。30多年的时光里,我送走了一届又一届学生,看着他们从懵懂孩童长成少年,有的考上理想的学校,有的会回来跟我分享成功的喜悦。
时光斗转,每次听到他们说“老师,我还记得您教我的事”,就自然而然地想起第一次站上讲台的初心——要做个能给孩子带来温暖的老师。
责编:曾玺凡
一审:曾玺凡
二审:彭静
三审:黄维
来源:科教新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