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我的育人故事丨微光成炬:以爱为壤,静待每朵花绽放

  科教新报   2025-09-08 09:49:56

长沙财经学校 杨晓彤

教育是灵魂与灵魂的双向奔赴,是用一颗心唤醒另一颗心的温暖旅程。我与小美的一场特殊守望让我懂得,真正的教育,是穿透表象看见孩子内心的渴望,用思政之光引路,以心理之暖解忧,让每粒“特殊的种子”向阳生长。

初见小美,她像株裹着尖刺的幼苗。时尚装扮掩不住眼神的疏离,高考通知石沉大海,师长的关心被她的心理壁垒挡在门外。与班主任深谈后我才知晓,父母离异后,母亲疏于管教,父亲少陪伴,家庭温暖的缺失,让叛逆成了她唯一的铠甲。我明白,唯有走进她的困境,理解她的缺失,才能打开她的心门。

我以“共情”为桥,为小美搭建专属沟通通道。QQ上,我常常问她“集训累不累”“喜欢哪些舞蹈片段”。起初消息常石沉大海,偶尔回复寥寥数字,但我坚信,缺爱的孩子需要的是陪伴而非说教。当她吐槽“练舞三月反而更僵硬”,我先听她倾诉挫败;当她纠结“选古典舞还是舞蹈教育”,我结合案例帮她梳理,更借思政内核引导:“梦想的价值不在难易,而在坚定,尊重他人会让逐梦路更稳。”

信任终在某天萌芽,小美主动发来手机号:“老师,忙起来漏看QQ,您直接打电话。”后来她返校交材料,笑着拉我聊集训与憧憬。紧闭的心门,为真诚敞开。

毕业典礼上,小美捧着录取通知书鞠躬:“老师,您让我知道我也能为梦想努力。”她父母也赶来致歉,承诺多关注孩子情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这段经历让我顿悟,思政育德、心理暖心、家庭滋养,三股力量交织,才能为孩子搭起成长支架。

教育之路漫漫,我愿做手持微光的耕耘者。坚信每颗种子都有独特花期,以爱为壤、以耐心为露,那些曾蜷缩的种子,终会破土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责编:陈洁

一审:陈洁

二审:彭静

三审:黄维

来源:科教新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