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我的育人故事|祖孙三辈坚守 用青春书写赞歌

  科教新报   2025-09-07 16:50:06

吉首市乾雅小学 胡明华

如果说世间有平凡,那么教师可谓平淡无奇。从小在“蜡烛堆”里长大,三代人里有近20名教师,我就在这样的熏陶中站上了讲台,默默无闻又心甘情愿地奉献自己的一生。

他,出生于1932年,还没满20岁满腔热血选择驻守在吉首市寨阳乡最偏僻的村小,一支蜡烛,一支粉笔,一床棉被,是一生。耐住了一人一校的孤独,忍受了教师的清贫,割下了对家人的牵挂,几周才回家是家常便饭。儿女印象中的“父亲”只有扛着被子离开的背影。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无私和热血深深影响着他的孩子们,五个孩子有三个走上了教师的岗位,他用自己平凡教育生涯告诉子女什么是“坚守”,他叫施正文,是我的外公。

延绵起伏的群山间有她匆匆赶路的背影,蜿蜒曲折的小道上有她步步坚实的足迹,她乐于奉献,默默扎根山区学校三十余年,用青春书写了一支乐教的歌曲。2007年,她放心不下山区里的孩子,放弃去市区工作的机会,主动请缨去长林村小和小庄村小。有人说她傻,但作为一名教师,她觉得干好教书育人这份工作就是要一份执拗的傻劲,秉着对神圣职业的追求和热爱,她拼命工作。阑尾炎住院手术后,马上返校工作;切除甲状腺后,休息两天又回去工作;胆结石手术,还没康复又急着赶回学校。任教的长林村小,条件之艰苦超乎想象,光是每天走路来回都要两三个小时,教室没有完整的黑板,但是她觉得不管舞台多大,学生多少,都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那个代课老师工资少得可怜的年代,她始终用心守护着山里的孩子,守护着自己的责任。正如她在日记里写道:“我热爱这份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愿意为它奋斗终身。”她是我的妈妈,她用自己的一生让我懂得什么是“责任”。

2018年,我离开了自己工作八年的城市,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乡村教育之路,背影一如当年的外公和妈妈。也许有人会问,你可曾后悔?我会坚定地回答:“老师虽然辛苦和清贫,但是我觉得很幸福,终身无悔。”我想用自己的经历去诠释“无悔”二字。虽然我的生命没有耀眼的光华,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我愿意做一根不起眼的蜡烛,肩负几代人对教育的深深热忱走下去,坚守、责任、无悔。

责编:董以良

一审:董以良

二审:彭静

三审:黄维

来源:科教新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