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我的育人故事|点亮“怯生生”的角落

  科教新报   2025-09-07 16:31:14

炎陵县炎陵中学 黄燕妮

九月的阳光斜照进教室,我举起“a”的拼音卡片,瞥见角落的小佳:她缩在椅子上,脊背弯成小弓,额前碎发遮眼,指尖反复捻着课本边角,把新纸页揉出了毛边。

“谁来读第一个单韵母?”话音刚落,小佳的头埋得更低,几乎要把脸藏进课桌抽屉。自小跟着奶奶在乡下长大的小佳,没上过幼儿园,满口客家话,连“你好”都说得含糊。前几天教“b”和“p”,她被点起来,憋半天冒出句客家话发音,引得同学发笑,从此更不敢开口。

下课后,我悄悄跟上小佳。她背着洗得发白的书包匆匆走,奶奶拎着布袋子在校门口等她,袋口露出半截温热的玉米。“孩子说拼音像天书,夜里躲被窝哭,说自己是笨小孩。”奶奶的客家话带着颤,“她爸妈在广东打工,视频总问学得咋样,我哪敢说她连话都不敢讲……”

我心里揪了一下。第二天上课,我把“a”画成张着嘴的小娃娃,蹲在她桌旁:“你看,它在喊你呢,像不像奶奶用客家话叫你‘食饭’?”小佳睫毛颤了颤,没抬头,却轻轻“嗯”了一声。我掏出张小太阳贴纸:“试着跟它打个招呼,声音不用大,就我们俩听,读对了这颗小太阳归你。”

女孩犹豫好久,慢慢抬起头。她眼睛很亮,却蒙着层怯懦,像受惊的小鹿。嘴唇动了好几次,才发出细若蚊蚋的声音,带着浓重客家腔。我立刻把贴纸贴在她课本上:“你读得真好!”小佳愣了一下,随即飞快低头,耳尖悄悄红了。

从那天起,我每天留小佳多待十分钟。我把拼音写成彩色卡片,教她用客家话对照:“‘r’就像客家话‘日子’的‘日’,舌尖翘起来,像含着小石子。”还编口诀,把“d”说成“小马蹄”,“b”比作“小广播”。小佳起初只听,后来会跟着比手势,偶尔冒出一两个音节。

变化在教“mā”那天到来。我问:“谁能拼出妈妈的‘妈’?”教室安静着,角落突然传来微弱的声音:“m-ā——妈。”是小佳!她攥着衣角,眼睛盯着课本,头比往常抬得高了些。我快步走过去:“太准了!再读一遍,让大家听听?”

小佳猛地抬头,眼里闪着光,深吸一口气,大声读了出来。全班鼓掌时,她嘴角慢慢扬起,露出浅浅的笑。

那之后,小佳像变了个人。她开始主动举手,声音虽小,却不再躲闪。有天教“huā”,她突然站起来:“老师,我能当小老师吗?我用客家话教大家记‘h’!”她走到讲台前,攥着粉笔说:“客家话‘喝水’的‘喝’,舌尖碰着牙,就像这样……”

阳光落在小佳挺直的背上,课本上的小太阳贴纸泛着光。当初连“a”都不敢读的女孩,此刻正把拼音的温暖传给同学。我忽然懂了,教育就是让怯生生的角落亮起来,让每个孩子都敢把心里的声音,大声读给世界听。

责编:董以良

一审:董以良

二审:彭静

三审:黄维

来源:科教新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