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报·常德融媒客户端 2025-09-04 14:08:53
暑气蒸腾,车流如织。8月30日的常德市青年路,喧闹而有序。道路中心处,常德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公墓的牌坊和纪念碑被苍松翠柏环绕。牌坊上,“天地正气”四个大字遒劲有力;碑文“已表精忠光日月,长留浩气壮湖湘”,诉说着一场气壮山河的血战:82年前,八千中华男儿,以血肉之躯,在这座孤城与数倍之敌鏖战十六昼夜,一寸山河一寸血,最终几乎全员殉国。
常德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公墓纪念碑
“这里是常德城保卫战东门主战场,是日军最先破城之处。”常德抗战文化研究会会长刘树高指向牌坊方向。1943年11月,为牵制中国军队南下缅甸,日军纠集13万重兵,配备飞机、毒气,兵分3路向湘西北发动强攻,妄图一举夺取常德,威胁长沙、衡阳。
刘树高介绍,常德会战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外围拦截战,是常德以外的各县攻防战,日军意图是截断守军的退路与援军的来路;第二阶段是最核心的常德城保卫战,分为城郊阻敌、城垣守备、街巷火拼和被迫突围;第三阶段为收复驱敌战,在我方驰援部队威慑下,日军撤出常德,恢复战前态势。
守军用重机枪与来犯的日军作战(图片由常德市博物馆提供)
57师使用的冲锋号(图片由常德市博物馆提供)
其中最经典一战,当属常德城保卫战。1943年11月18日,炮火撕裂了常德城的宁静。面对兵力四倍于己、装备占据压倒性优势的日寇,代号“虎贲”的国民革命军第57师,在装备落后、援军隔绝的情况下,与日寇浴血搏杀。
“在这场大战中,战斗最为激烈的要数东门和西门。”刘树高沉声道。11月23日,东门外,守军依托巧妙工事,对冲锋日军实施夹击,打死日寇上千人。最后,日寇集中40门大炮轰打城墙,才破开口子。
11月25日,日军向常德城西门和东门发起全面进攻。其中西门守军打退敌人数十次,毙敌近千人,近千名守城官兵牺牲,坚守至12月3日常德城沦陷。东门守军则利用城墙和防御工事向敌人发动反击,浴血苦战,将敌人击退于城门外。日军不断增兵,用重武器轰炸大小河街和水星楼等阵地,守军经过激烈战斗后全部阵亡。11月29日,东门沦陷。
11月28日,北门告急。守军炮弹耗尽,日军于北门外集中火力,向守军阵地狂轰滥炸一个多小时,并疯狂释放毒气,守军一个营几乎全部阵亡,北门失守,城区争夺战进入巷战阶段。
“有一墙守一墙,有一壕守一壕,有一坑守一坑!”中国守军与日军逐街逐屋展开巷战。战至弹尽粮绝,连通讯员、卫生员、炊事员等也加入战斗,用尖竹竿、铁棍、大刀和石头对抗敌人的枪炮。师长余程万亲率警卫连参战。
12月3日,五十七师弹尽粮绝,师长余程万率残部南渡突围迎接援军。随着援军纷纷赶到,12月9日,日军占领常德数天后不得不迅速撤离。
1943年的常德会战,是正面战场大规模的会战之一,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乃至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具有重要地位。在战争最激烈的时刻,开罗会议正汇聚中美英三国元首。刘树高说,常德守城官兵血战日军的英勇行为赢得与会人员的高度赞誉,极大鼓舞了全国抗日军民乃至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士气。世界各大媒体纷纷以“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国抗日最有意义一战”等醒目标题,报道常德会战。
为铭记英烈,1944年,常德市民收敛城内千余名阵亡将士遗骸合葬为“士兵合冢”,并修建“将校墓”、纪念碑、纪念亭与牌坊。2014年,这座浸染着英雄鲜血的公墓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高山街航拍
80多年后,距公墓仅百米之遥的高山街人流熙攘。这条百年老街见证了常德军民投身抗战的火热画卷,也亲历了常德城市中心的发展史。每年春季,满街盛放的鲜花为高山街注入盎然生机与诗意。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悉心装点,在花期布设特色市集,将闲置白墙打造成手绘墙,树上悬挂风铃等装饰,街角、绿化带设置粉色路牌、充气爱心、浪漫气球等“微景观”,邀请市民驻足打卡,共享春日浪漫。
“我们深耕老街文化与城市故事,以文化引领激发消费活力。”武陵区府坪街道高山街社区党总支书记董亚庆介绍,这里既有德老家、云月斋等本地老店,也聚集了辣斗辣、瑞幸咖啡等新锐品牌。百年老街焕发新姿,成为城市浪漫风景与活力消费场景。
路名承载记忆,鲜花寄托哀思。公墓周边,高山街、烈士街、和平街、光荣路、建设路……每一个名字都是历史的回响;每到纪念日,市民自发来公墓献花,纪念那些“与城共存亡,宁战死不投降”的民族脊梁,并在他们的激励下火热生活与发展。这是这座城对八千虎贲将士最深沉的敬意。
责编:徐凯琦
一审:谭思敏
二审:唐能
三审:赵雨杉
来源:常德日报·常德融媒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