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如兰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03 23:15:49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如兰
9月3日,天安门广场沐浴在庄严而热烈的气氛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此隆重举行。
观礼席中,101岁的湖南株洲籍抗战老兵袁寿春身着崭新的白衬衫和黑色夹克,胸前那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从烽火岁月走来,目睹盛世荣光
在孙子袁华的搀扶下,老人早早来到观礼区,布满皱纹的脸上写满庄重与期待。这是袁寿春第一次来到北京,第一次现场观礼国家阅兵盛典。
抵达北京后,袁寿春特意要求先沐浴更衣:“要以最整洁的形象和最好的精神风貌观礼。”观礼当天,他仔细整理衣冠,将纪念章擦拭得闪闪发亮。
当雄壮的军乐响起,受阅部队迈着整齐的步伐经过天安门时,袁寿春颤巍巍地站起身,挺直已经佝偻的脊梁,举起右手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那一瞬,年轻的战士与百岁的老兵身影在这伟大的历史时刻交叠。
看着现代化的人民军队迈着铿锵步伐行进,新型战机呼啸掠过天际,坦克、导弹、无人机等大国重器威严亮相,老人眼中泛起泪光。他从那个用刺刀与敌人肉搏的年代走来,亲眼见证了中国军队从弱到强的辉煌历程。
此次能来北京观礼,袁寿春多次嘱咐袁华要珍惜和记住这一刻:“要铭记历史,报效祖国。”这是袁寿春毕生的信念,也是对后辈最殷切的嘱托。
袁华告诉记者,爷爷虽然听力不如从前,但精神矍铄,思维清晰。平日里,老人最爱给儿孙讲抗日的故事,教他们读《弟子规》,传授做人要脚踏实地、孝亲悌友、仁义守信的道理。
新中国成立以后,袁寿春先后在株洲市煤建公司、国营331厂、中石化株洲分公司工作,工作认真细致,乐于钻研,是单位的技术骨干。退休后,他热心公益、乐于助人,经常向灾区捐款捐物,帮扶援助生活困难的乡亲。
追随“硬仗将军”,亲历长沙会战
谈及从军经历,袁寿春记忆已模糊,唯独记得其所在部队的番号:国民革命军第79军。
1941年春,17岁的袁寿春跟随叔叔来到宁乡,加入79军,被编入到专门从事政工、后勤等服务工作的特别党部。因为他高小毕业,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主要担负布置会议、写标语、抄文书之类的工作。当时正值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他随军转战宁乡、澧县、慈利、沅江、津市、冷水滩等地。
谈及那段艰苦岁月,袁寿春总是感慨万千。当年,战士们经常一天只吃一顿饭,晚上和衣而睡,很多人冬天没有棉衣,只能两人挤在一条毛毯里取暖。战士们虽然吃不好也睡不暖,但只要战斗打响,都拼命与敌人干,没有一个“怂蛋”。
“长沙会战时,爷爷曾亲眼目睹王甲本将军率部与日寇进行刺刀拼杀。”袁华告诉记者。
入选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的王甲本,共经历了11场和日寇殊死搏杀的残酷激烈大战。因其爱兵如子、治军有方,身先士卒、杀敌无数,得到“硬仗将军”称号,备受官兵爱戴。
“1942年,爷爷因为患上严重的痢疾,回老家休养,从此再也没有机会追随王甲本将军,一直视为心中憾事。”袁华说。
1944年9月,王甲本在与日军战斗中壮烈殉国。袁寿春91岁那年,前往王甲本安葬的永州市东安县井头圩镇芭蕉村,参加“王甲本牺牲70周年”纪念活动。站在老首长墓碑前,袁寿春泣不成声。
阅兵式接近尾声,《歌唱祖国》的歌声在天安门广场上空回荡,袁寿春久久凝望着广场上迎风招展的旗帜,阳光洒在他的脸上,那枚金色的纪念章闪烁着柔和的光芒。
他知道,这场阅兵不仅是一场展示国力的盛典,更是一曲献给所有为这片土地奉献过的英雄们的赞歌。
责编:施泉江
一审:施泉江
二审:苏莉
三审:唐婷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