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山评论 | 音符为枪、旋律为旗,奏响壮丽乐章

    2025-09-03 20:55:05

孙乾丰 周泽中

在“九·三”胜利日纪念大会的阅兵场上,当受阅方队迈着铿锵步伐走过天安门时,还有一支队伍同样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解放军联合军乐团与大学生联合合唱团。他们以音符为枪、以旋律为旗,奏响一曲曲或舒缓或激昂的乐章,让音乐成为承载历史记忆、凝聚抗战精神、彰显时代风貌的重要角色。

作为第18次抽组执行阅兵任务的专业队伍,解放军联合军乐团的表现尽显仪式庄重感。清晨6点,他们就已集结完毕,开始了各项准备工作。在大会中,他们全程保持立定姿态,完成了29首乐曲演奏,以零误差的节奏把控展现了专业素养。更值得注意的是,1300多人的方阵共分成了14排,与14年抗战相呼应,前排设置了80名礼号手,寓意抗战胜利80周年——这样的队形设计,体现了对抗战精神的具象化表达。

军乐团为今年的阅兵新创作了4首曲目,其中《胜利进行曲》是压轴之作,其恢弘激昂的旋律让亿万国人备受鼓舞。从经典旋律到新创曲目,军乐团的精准演绎,让“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纪念大会主题响彻时空、感人至深。当一曲曲旋律与受阅装备、方队相呼应,形成听觉与视觉的共振,此时的音乐就不再是“BGM”,而是与阅兵仪式深度融合的“主角”——它用旋律梳理历史脉络,用节奏传递着民族自信。

大学生联合合唱团与军乐团默契配合,进一步强化了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3000余名学子唱响《松花江上》《在太行山上》《保卫黄河》等抗战经典歌曲,深切表达了牢记民族危亡时刻、致敬抗争先烈的浓郁情感。这些熟悉的曲调在天安门广场响起时,它不仅唤醒了老一辈人的集体记忆,更让青年一代在演唱中切身感受到民族精神的厚重。

当纪念大会结束,旋律逐渐消散,留在人们心中的,是对和平的珍视、对创造更加美好未来的笃定。凝聚在音乐里的信念,将化作民族前行路上的力量,历久弥新,代代相传。

责编:彭鹤鸣

一审:彭鹤鸣

二审:尹虹

三审:王礼生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