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盐改第一股”到跨界战新产业 湖南盐业如何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2025-09-02 16:11:07

文/江玉兰 黄婉银

在波涛汹涌的盐业市场中,敢于持续破浪前行的企业并不多,而成功打造出“盐改第一股”的湖南盐业正是其中之一 。

在中国盐业市场化改革的浪潮中,湖南盐业无疑是一家具有标志性的企业。历经多年发展,湖南盐业不仅守住了盐产业这一基本盘,更在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上不断探索,逐渐成长为一家拥有“盐业+新能源”双轮驱动格局的国有企业代表。

从连续两年营收稳居90亿元以上,到2024年利润突破3亿元;从“雪天”品牌估值跃升至近185亿元,到食盐市占率稳居全国第二,湖南盐业用一系列硬核数据,展现出传统产业的韧性与潜力。然而,湖南盐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雪天盐业董事长马天毅更看重的,是在激烈竞争和转型考验中,如何通过价值创造、科技创新和品牌升级,构建长久的竞争壁垒。

在他看来,一包配料表干净的雪天盐,背后承载着全产业链的科技与创新支撑。湖南盐业正是在这样的理念引领下,逐步走上差异化、高端化之路,并向更广阔的新材料与新能源赛道延伸。“集团进军新能源材料领域,是‘一粒盐’的挖潜增值,是守正与创新的结合,绝非另起炉灶。”马天毅直言。

今天的湖南盐业,不仅在盐及食品、盐化工产业内持续深化布局,还通过产学研合作、资本并购快速切入新能源赛道,形成“盐业(基本盘)+新能源(增长极)”的发展新格局。

在这场由“盐改”起步、延伸至新能源和全球化的转型之旅中,湖南盐业正试图用实践回答一个时代命题:传统产业如何在转型与竞争中找到新机遇?而“一粒盐”的故事,也正在映照出一个更广阔的未来。

盐改标杆夯实根基 多元布局稳健增长

作为“盐改第一股”,湖南盐业在盐业市场化改革中率先突围。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全国盐行业第一家产销一体、跨省联合的现代股份制企业。2018年,湖南盐业在上交所成功上市,被市场誉为盐改后的首家上市企业。

“集团营收已连续两年稳居90亿元以上,2024年实现利润超3亿元。”马天毅坦言,大宗化工产品价格波动对业绩确有影响,但公司通过改革创新、精益管理和成本控制,增强了抗风险能力,确保了基本盘稳健。

目前,湖南盐业已形成盐及食品、盐化工和新能源材料三大板块。食用盐全国市占率约12%,稳居行业第二,“雪天”品牌价值在2025年升至184.99亿元,位列中国品牌500强第383位。今年7月,雪天盐业入选第八届湖南省省长质量奖建议名单,进一步印证了其高质量发展成果。

对于未来发展路径,马天毅表示:“我们要在2024年90亿营收基础上实现新突破,必须坚持‘向内挖潜’与‘新质扩张’双轨并行。”

在盐及食品板块,公司正加快高端化、差异化和特色化产品研发,推出生态盐、海藻碘低钠盐、天然钙盐等系列产品,覆盖家庭全场景健康用盐。同时,湖南盐业与科研机构合作,推动“少吃盐、吃好盐”的科普行动,并通过生成式AI技术推出品牌智能体,打造全天候健康科普与消费互动平台。

盐化工方面,公司年产能达到纯碱100万吨、烧碱30万吨,占营收比重达六至七成。未来将依托绿色衡碱产业项目,结合智能制造与AI应用,提升产业可持续竞争力。

新能源材料虽起步较晚,但增速迅猛,已布局锂电、钠电、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并投产电子级碳酸钠。湖南盐业要通过并购和产学研合作,把新能源材料打造成第二增长曲线,形成“盐业+新能源”双轮驱动的大格局。

竞合创新开拓赛道 引领盐业高质量发展

面对盐行业竞争加剧,湖南盐业并未陷入低价内卷。马天毅直言:“我们坚决反对‘内卷式’竞争。过低价格不仅引发消费者对品质的质疑,还难以维持模式的可持续性。”

为此,湖南盐业携手中盐集团、江苏盐业、广东盐业等七家骨干企业,发起“摒弃内卷 竞合共赢”行动,推动差异化发展和健康竞争格局。同时,雪天盐业积极主导生态井矿盐、电池级碳酸钠等行业标准制定,推动行业从“争抢份额”向“共创增量”转变。

在产品拓展上,公司加快开发运动功能饮料、特色调味品等新品,并积极推进“走出去”战略。马天毅透露,目前公司产品已出口至东亚、东南亚、中东及非洲等15个国家和地区。未来将尝试本地化建厂,与海外大型机构合作,打造可持续的出海模式。

新能源领域是湖南盐业的重要发力点。旗下湖南美特新材料公司已与中南大学共建湖南首个钠电研究院,钠电正极材料实现吨级销售,在电子烟电池细分市场占有率提升至30%。

此外,雪天盐业还与复旦大学合作共建未来纤维研究院,也称为未来纤维研究院。雪天盐业加码新材料领域下定决心、投入真金白银,首期为未来纤维研究院出资5100万元,持股51%。该研究院将围绕材料定向合成、智能纤维材料、能量转换器件等八大方向建设,专注于纤维电子器件的研发、生产,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推动成果转化,新质生产力落地。纤维锂电池、纤维传感器、纤维探测器将应用在人形机器人中作为结构件,为机器人产业提供轻量化、高能量密度的优质解决方案。此外,纤维电子器件在医疗、脑机接口等领域存在便携、灵敏度高、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相关中试线将于年内加快落地建设。

“新能源板块已被我们锚定为未来核心竞争力之一。通过并购和科研合作,我们有信心在‘十五五’期间实现产业规模翻倍。”马天毅表示。

在“双碳”目标下,湖南盐业也将ESG理念融入发展。公司通过节能改造和绿色能源应用,上半年节煤创利约1.8亿元,并在多个厂区推广光储充系统,年节约成本约500万元。生态盐产品的推出及成功打造成爆品,使其荣获2024年度中国企业ESG优秀案例奖。

“ESG不是成本,而是竞争力。”马天毅强调,“绿色投入像滚雪球,坡道越长,势能越大。我们要通过绿色低碳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把‘一粒盐’做出更大的未来。”

从红色基因起源,擦亮盐品白色底色,坚持绿色低碳生产,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从践行高端到全球战略,从传统盐业到战新产业,不断挺进蓝海领域……湖南盐业的发展链路,展现了一家传统国企的转型智慧——正如马天毅所言:“一粒盐”的价值,取决于你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责编:何婷

一审:何婷

二审:丁伟

三审:瞿德潘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