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轩言丨深入推进文艺院团高质量发展

刘清星   湖南宣传   2025-09-02 12:25:28

湘轩言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纵观中华民族的文明进程,文艺承载着民族的精神追求,标识着时代的精神高度。文艺院团作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阵地,其改革非简单的机构调整与市场适应,而是一场有效激发国有文艺院团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系统性变革。

潮涌三湘,沃土生金。湖南文艺院团改革蹄疾步稳、成效斐然,创排的大型史诗歌舞剧《大地颂歌》,以磅礴之力展现精准扶贫的壮阔历程,演出反响热烈,成为现象级作品;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坚持“送戏下乡”与“进城出省”并举,既守住乡土戏台,又登上都市剧院与国际舞台;湘西民族歌舞团深挖民族文化富矿,将土家摆手舞、苗歌等非遗元素融入现代表演,舞出了文化自信的绚丽风采……这些变化的背后,是体制机制的重塑,是创作活力的迸发,是服务效能的提升,更是广大文艺工作者心怀“国之大者”、坚守人民立场的自觉担当。

深化改革,需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战略定力,更需“宝剑锋从磨砺出”的实践韧劲。文艺院团改革非一蹴而就的轻松事,而是涉及深层次利益调整和格局重塑的系统工程,要求我们破除阻碍艺术生产的体制机制壁垒,构建起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现代治理体系;摒弃一味“等靠要”的惯性思维,激发面向市场、服务群众的内生动力;克服创作中的“浮躁”之气,坚守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拒绝庸俗、低俗、媚俗的诱惑,高扬崇德尚艺、引领风尚的正气。

“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更是院团改革的核心引擎。体现在题材选择上,要从历史深处汲取智慧,于现实火热生活中捕捉灵感;体现在形式表达上,要融合传统与现代,贯通东方与西方,运用科技赋能艺术;体现在传播渠道上,打通线下剧场与线上云端,拓展受众覆盖面与影响力;体现在管理模式上,要完善激励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激发人才创造力。唯有不断创新,文艺创作才能拥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文艺院团才能在新征程上勇立潮头。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改革的成效,最终要由人民来检验。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院团更加自觉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出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要构建更加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让人民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要培养造就更多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壮大文艺人才队伍,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深化文艺院团改革,是时代的呼唤、人民的要求,更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战略抉择。让我们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勇担新时代的文化使命,锐意进取、久久为功,奋力书写新时代湖南文艺院团改革发展的崭新篇章,让扎根湖湘大地的文艺之花,绚丽绽放,芬芳远扬!

本文选自《湖南宣传》2025年第7期

责编:徐凯琦

一审:唐煜斯

二审:朱晓华

三审:文凤雏

来源:湖南宣传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