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 2025-09-02 08:49:46
文|张未末 朱政东
暑期,郴州板梁古村游人如织。藏身于南岭余脉,这座“湘南第一村”,依然保留着明清时期的雅致格局。穿斗式木构房梁之下,雕花窗棂、垂花门罩、梁枋雀替,令人惊艳。
湘南民居木雕,是深植于湘楚文化土壤的传统技艺,曾是装点寻常百姓生活、承载家族教化的重要载体。2014年,“湘南民居木雕”被列入郴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并于2021年升格为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然而,如何将这门源自农耕文明的技艺融入当代语境,重新焕发其生命力,仍是一道待解之题。
木纹里的光阴
湘南大地,指郴州及永州、衡阳南部一带。自古以来,此地巫风浓郁,东汉以降至唐宋经济日趋发达,百姓生活富足,有经济实力的家庭追求器皿与屋宇的精美。历史上在民居建筑中用木雕进行装饰极为普遍,无论住房、宗祠、戏楼、寺庙抑或其他古建,其门窗、梁、柱、枋、斗拱、雀替等多雕刻精美。瑞兽身姿矫健,百鸟羽翼灵动,人物神态鲜活,回纹与花卉缠绕其间,虽历经岁月浮沉仍栩栩如生。
湘南木雕。荆莹莹 摄(湖南图片库)
湖南十里不同音,湖南木雕则“十里不同风”。湘东地区受江浙影响,风格雅致,雕刻精细,常施金描彩,题材多文人意趣。湘西地区因巫风盛行,题材多为“刀马人”、神仙传说及经典小说打斗场面,如“张五郎”等形象。湘北毗邻洞庭湖,生活富足,木雕多刻画世俗生活,甚至出现“一夜思君”“书生暗恋”等罕见题材。而湘中则以祖先造像见长。正是这些风格各异的刀工,共同构成了湖湘木雕丰富多元的文化地图。
受人文地理环境影响,湘南地区的木雕风格趋向传统,在技法上形成了独特体系。湘南木雕常采用多层镂雕、深浅浮雕、透雕、圆雕以及阴阳线刻的表现形式,在造型上大胆夸张,特别是头大身小的人物,人大房小的衬景,形成夸而有节、变化适度的独特审美风格。
题材选择上,湘南木雕明显区别于文人雅士趣味,充满农耕生活的烟火气息,像一本翻开的生活志。最为多见的是农耕、婚嫁、渔猎等内容,荔枝、石榴、蘑菇、白菜等反映当地生产生活的元素。还有“天官赐福”“太平有象”“马上封侯”等吉祥寓意的图案,大量出现在雕版和窗花上。值得一提的是,周敦颐在郴州为官三任,所作的《爱莲说》为世人传颂,也使得中庸、崇礼、忠义、思荣、及第等传统思想,均对湘南木雕的题材、内容和形式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于是,二十四孝、苏武牧羊、三国演义、精忠报国、竹林七贤、伯牙鼓琴、太公钓鱼等故事在木雕上流传。“礼”“义”“廉”“耻”“仁”“爱”“忠”“孝”等文字,被雕刻成匾额、中堂、隔扇、屏风,作为族训、家训,教化后人。
刻刀与时代相拥
面对时代变迁,湘南木雕的刻刀并未停驻。以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钱香舟为例,为适应市场规模化需求,他招收了一些徒弟,在城郊创办了木雕厂,按订单生产,年销售额达50万元以上。这种“手工为主,机械为辅”的生产模式,既保留着老师傅们掌心的温度,也接纳了现代工具的效率,为非遗的现代化转型探索出可行路径。
刻刀下的世界,也在悄然扩容。钱香舟创作了以湘昆角色、本土红色文化为题材的木雕系列作品,还以木雕形式呈现了城市发展的巨幅图景。就连年轻人钟爱的卡通人物形象,也被他以木雕重新诠释。传统的技法仍在,生动的造型未改,只是刻刀下的世界更丰富了。
湘南木雕。荆莹莹 摄(湖南图片库)
传承的种子,正播撒在更广阔的土壤。湘南木雕频繁走进校园和课堂,如郴州市文化馆开展“艺路有你·非遗传承”公益课堂进校园活动,郴州四中与湘南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合作共建湘南木雕传习所,吸引年轻人亲身体验雕刻技艺。木屑纷飞间,为非遗传承播下种子。此外,当地部门探索“产、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提出将传承基地打造成集生产、传承、学研、营销、展览于一体的小型木雕博物馆,并借助快手、抖音等平台拓展客源。湘南木雕,正吸引着远方的目光。
让木雕继续“呼吸”
老手艺人的刻刀渐渐沉重,年轻一代却鲜少愿意接过,传承人才断层成为湘南木雕存续发展的最紧迫问题。同时,现代工艺的冲击使传统木雕市场空间不断萎缩。湘南木雕逐渐失去竞争力,手工艺者迫于生计转行,形成恶性循环。资源整合不足也制约了产业化发展,大多数木雕仍以家庭作坊为主,产品单一。创新瓶颈同样存在,部分学徒乃至传承人“只重技术,不重艺术”。
破解困局,不囿于湘南木雕一隅,构建活态传承生态系统是根本出路。
地方政府建立健全分类分级保护机制,同时完善“非遗传习所+学校教育+企业市场”人才培养链条,打破单一师承局限。如在当地学校设立木雕选修课,培养青少年情感认同与未来消费群体。
“文化+科技”赋能为湘南木雕开辟新可能,如运用数字技术建立湘南木雕数字化博物馆,通过3D扫描保存经典作品,利用VR技术还原雕刻过程,开发数字教学资源。通过短视频平台展示创作过程,扩大影响力。
深化“非遗+研学+旅游”产业融合,结合本地文旅资源打造文化体验路线,开发木雕文创产品,如茶具、文具、家居饰品等,推动传统工艺融入当代生活。同时申请地理标志,打造“湘南木雕”区域品牌,提升附加值。
探索高端定制与大众消费并行的市场策略。一方面保留艺术收藏级的纯手工雕刻,另一方面发展机械粗加工、手工精修饰的中端产品,与家具企业合作,将湘南木雕元素融入现代家居设计,拓展应用场景。
湘南木雕的未来,系于技艺与科技、传统与创新的融合共生,藏在“守”与“变”的平衡里。当最后一位老师傅放下刻刀时,希望迎接这门艺术的,不是博物馆展柜的“静态保护”,而是生生不息的“活态传承”。
责编:刘涛
一审:易禹琳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