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 2025-09-02 08:47:25
文|张魁兴
费家大院的红漆大门缓缓闭合,画面最终停在绣绣布满岁月痕迹的手轻轻触碰门环的刹那。8月24日晚,以1926年末至1944年鲁南农村土地变迁为背景的年代剧《生万物》,在央视完播收官。该剧聚焦女性成长的传奇,谱写了一曲动人情感史诗,展现了农民在封建统治下求生存、谋发展的艰难历程,以及世世代代对土地难以割舍的依恋,堪称一曲深情而疼痛的土地赞歌。
《生万物》海报。
剧中众多老戏骨参演,惊喜连连。林永健饰演的封二,凭借细腻入微的演绎与角色背后的深层寓意“封神”,将人物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坚守刻画得入木三分。迟蓬塑造的封二老伴大脚娘,延续了《沂蒙》中山东农村大娘的鲜活质感,演技“润物细无声”。演员杨幂在《生万物》中饰演核心角色宁绣绣,展现角色面对封建束缚时的挣扎和对自由爱情的追求,相较于过往部分作品演技大有进步。值得称道的是,配角群像成为该剧的隐形支柱。其中“银子”一角十分生动。她怀揣对铁头的真心,却为生计选择嫁给宁学祥,始终保持生活为先的清醒,宁学祥去世后与铁头的情感走向,更让观众看到现实与深情的平衡。虽戏份不及主角,却以鲜明的人格魅力,撑起了剧作的乡土脊梁。正是主角与配角的彼此成就,撑起了这部乡村年代大剧的厚重质感。
《生万物》的深度,源于其扎实的文学原著。该剧改编自山东作家赵德发“农民三部曲”之一的《缱绻与决绝》。赵德发深耕乡土题材数十年,斩获人民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等重要奖项,《缱绻与决绝》曾入围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这部小说的核心魅力,在于残酷中的真实。几乎没有角色能真正掌控自身命运,平静的叙事下藏着汹涌的痛感。女性在乡土社会的生存困境、身体与劳动被物化的境遇,让作品成为一曲女性命运的悲歌。“土地”是贯穿始终的灵魂意象,四代人70年的故事里,老一辈对土地刻进骨子里的眷恋、新一代与土地不得不有的告别,精准诠释了“缱绻”与“决绝”的矛盾主题,也为影视改编奠定了厚重且有温度的基调。
剧版《生万物》并未止步于复刻原著,而是在尊重核心精神的基础上,做出了贴合影视表达的调整,其中三处改编尤为引发观众热议。其一,是大地主宁学祥的形象重构。原著中偏负面的人物,在剧中被赋予成长弧光。前期虽有地主阶层的局限,后期却主动捐地、助力土地革命,让人物更具复杂性,也让土地革命的叙事更具说服力。
其二,是苏苏与郭龟腰的悲剧温情化。原著中二人被费左氏毒死的结局虽被保留,但剧版对角色与动机做了优化。郭龟腰的人品较原著更显正直,他与苏苏的情感是经宁学祥认可的明媒正娶,两情相悦且育有一女;悲剧的根源,则聚焦于费左氏因丧子(费文典)半疯癫后的执念。这份调整让角色多了对命运捉弄的共情力,也让悲剧更显厚重。
其三,是封没味大义灭亲抓汉奸的叙事设计。封腻味害死宁绣绣二叔、帮日寇搜粮,是剧中最具争议的反派,而弟弟封没味选择举报他,既凸显了家国大义高于亲情的价值观,也引发观众对汉奸结局的讨论。虽剧作未明确封腻味是否被处决,但观众普遍期待“汉奸受惩”的明确叙事,这份期待也恰恰说明,改编精准触达了时代共识。
整体而言,《生万物》的改编,既守住了原著土地情结与命运痛感的魂,又以温情化调整,正向价值强化,让故事更贴合当代观众的审美与认知。它证明,文学IP的影视化不是“减法”,而是“加法”。在保留经典内核的同时,用镜头语言赋予其新的生命力,最终让土地赞歌的主题,既扎根历史,又照见当下。
责编:刘涛
一审:易禹琳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