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烧一把火,不污一片天——中方县泸阳镇“生态账本”里的治理秘诀

石端 欧珺   中方县融媒体中心   2025-09-02 08:53:18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石端 欧珺

喜看稻菽千重浪,初秋的五溪大地尽是一片丰收美景。

“大哥,忙着呐!今年收成蛮好,可不能烧秸秆嘞,粉碎还田环保又肥地。”中方县泸阳镇的干部定期深入田间地头和村民家中开展“敲门”督导,力争做好做实秸秆禁烧工作。“放心吧,我们都收到宣传单了,晓得把秸秆放到粉碎机里呢。”村民笑着回应。

夏收与秋收时节,曾是“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秸秆焚烧期,秸秆焚烧严重危害着生态环境和群众的身体健康。然而在中方县泸阳镇,这些已经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蓝天白云和金黄稻浪。

探究中方县泸阳镇“生态账本”里的治理秘诀,源自其完备的治理体系、显著的治理效能与庞大的治理合力。

打造全域治理体系:织密“一张网”,下活“一盘棋”

治理之道,谋局为先。

泸阳镇深刻认识到,零敲碎打式的管理无法根治焚烧顽疾,必须从顶层设计入手,构建一个覆盖全域、责任明晰的治理体系。

泸阳镇将网格化治理作为秸秆禁烧的基础性工程,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为原则,精心编织了一张“镇、村、组、员”四级联动的禁烧天罗地网,构建了“镇干部包村、村‘两委’包片、村组长包组、网格员包地”的四级包保责任链条,实现辖区地块“区域清、职责明、全覆盖”。

在泸阳镇禁烧秸秆工作中,形成了镇主要领导常态性调度推进、分管领导带队开展常态化巡查、镇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敲门”督导的全域联动治理格局。

强化源头治理效能:疏通“主渠道”,变秸秆为“宝”

“堵”虽能立竿见影,但“疏”才是治本之策。

泸阳镇的第二个秘诀在于精准切入源头,为秸秆找到绿色、高效的出路,从根本上消除焚烧动机,将生态包袱转化为发展资源。

泸阳镇聚焦重点区域靶向发力,针对禁烧区大力推广秸秆粉碎还田技术,统筹购置4台灭茬机、2台粉碎机供村民粉碎还田,从源头减少焚烧隐患。这一举措不仅避免了秸秆焚烧,更增加了土壤有机质,进一步推动“藏粮于地”。

对非禁烧区,泸阳镇大力推广秸秆腐熟剂应用技术,通过现场教学、示范引导等方式提升使用率。两类区域措施互补、精准发力,有效遏制秸秆焚烧势头,筑牢生态防护屏障。

汇聚全民治理合力:奏响“大合唱”,共守“泸阳蓝”

生态治理,其深厚的伟力源于人民。

泸阳镇的最终秘诀,在于成功激发了群众的主体意识,将“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强大治理共同体。

泸阳镇以全域覆盖、全员知晓为目标,累计印发宣传资料1000余份,结合镇村“敲门行动”常态化开展入户宣讲,通过“线上推送+线下张贴+田间讲解”多维模式,高频次宣传禁烧政策与焚烧危害。

此外,泸阳镇组织镇村干部、志愿者走进农户家中、深入田间地头,用拉家常的方式,算好“生态账”与“经济账”。让农民亲眼看到“秸秆还田,胜过施肥”的实际效果,变被动禁止为主动应用,让“禁烧秸秆、利国利民”的理念深入人心,形成“家喻户晓、人人参与”的全民共治氛围。

不烧一把火,不污一片天。这是一场关乎生态文明建设的硬仗,更是检验基层治理能力的试金石。泸阳镇以“全域治理体系”为纲,以“源头治理效能”为本,以“全民治理合力”为基,三管齐下,相辅相成,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治理路径。

责编:黄巍

一审:黄巍

二审:王宇红

三审:唐志军

来源:中方县融媒体中心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