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01 18:57:13
编者按: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沃土。2023年起,省人大常委会连续三年以三级联动形式组织“法治护企人大行”行动。省、市、县三级人大代表积极参与、建言献策,为推动全省中小企业和制造业健康持续发展贡献了法治之力、彰显了人大之为。
即日起,省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联合《湖南法治报》推出《履代表之责 助经济“企”航》主题策划,聚焦湖南各级人大和人大代表主动靠前、发挥能量,帮助企业解难题、谋发展的故事。
湖南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杨湛 梁原 通讯员 王钟洪
7月末,湖南湘能重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湘能重工”)厂区内,一列承载着“庞然大物”的车队缓缓启程。车上,一台直径达5米的巨型风电发电机塔筒(以下简称“风机塔筒”),稳稳地通过了许广高速临武收费站,向贵州进发。
郴州市临武县是著名的“湖南风电之乡”。然而,作为当地风电产业“领头雁”,湘能重工却一度被卡住了命运的“咽喉”——他们生产的“巨无霸”风机塔筒,外廓尺寸超过临武收费站超宽车道的极限!运输的“瓶颈”如同沉重的枷锁,让企业眼睁睁看着数亿元的订单流失,发展前景风雨飘摇。
7个月后,峰回路转!一份来自省人大代表的“金点子”建议、一场来自省交通运输厅的工程接力,如同精准的手术刀,彻底切除了这个梗阻的“病灶”。深陷困境的湘能重工不仅“满血复活”,更迎来了订单的“井喷式”爆发!风,终于顺畅地从临武吹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逆风”锁途
“去年因为高速公路通行尺寸问题,我们丢失了近1亿元的订单。”回忆起彼时的企业困境,湘能重工技术质量副总经理刘勋仍心有余悸。
风机塔筒是风力发电机组中的重要部件之一,产品特性是大尺寸、大吨位,不可解体。近年来,风力发电机组设备出现质的变化,单机容量成倍数飞跃,风机塔筒尺寸也随之增大。“2023年开始,我们收到直径为4.95米至5米的风机塔筒订单,到了2024年,大尺寸订单集中出现,最大的已经达到5.36米。”刘勋介绍,物流运输尺寸的剧增严重制约企业发展,“订单接了也发不出去,不仅影响企业信誉,还可能要承担延迟交付的违约赔偿等,一不小心就形成恶性循环。”
“5米以上的订单只能转至广西生产,6米以上的根本不敢接!”企业负责人郑佑斌同样无奈。当时,临武收费站超宽车道仅4.5米,即便临时拓宽至最大的宽度也只有4.95米。而5米以内的订单,用企业的话说就是“连刮带蹭”霸蛮送出去。运输命脉被卡,公司发展蒙上阴影。
湘能重工也曾尝试绕行,但周围县市均没有能满足企业运输要求的超宽车道,改道运输也行不通。一时间,企业如同“巨兽”被困在了宅笼里。
无独有偶,湖南大中赫锂矿有限责任公司也曾遭遇运输难。“去年3月,我们公司采购的盾构机运抵临武,但到了高速收费站也傻了眼,运输车辆宽度超过5米无法通过。”该公司副总经理李贺龙告诉记者,他们想尽办法,最终被迫启用临时通道,折腾了30多个小时才勉强解决难题。
暖风破冰
2024年,省人大常委会纵深推进“法治护企人大行”行动,全省各级人大聚焦企业急难愁盼,以法治力量助企纾困促发展。
同年5月21日,临武县人大常委会开展了一次营商环境视察,湘能重工的“运输之痛”引发震动。
临武县人大常委会迅速行动,组织省人大代表欧爱国实地调研,形成《关于对郴州市高速收费站超宽车道进行拓宽改造的建议》,火速提交省人大常委会。据欧爱国介绍,建议中提出了4项改造方案:拓宽出入口、新增道路、优化收费亭或合并入口车道。
省人大代表欧爱国(左一)在许广高速临武收费站现场调研。
2024年6月,一场影响临武风能产业发展走向的现场会在临武县紧急召开。省交通运输厅政务服务处、公路养护管理处相关负责人,省高速集团、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的专家悉数到场,围着收费站“会诊”,并最终选定建议中的“合并入口车道”方案。
湖南省交通运输厅现场答复建议。
但难题显而易见。省交通运输厅四级调研员张晨路坦言:“我们初步决定合并最南侧两条入口,打造一条10米宽的‘巨无霸通道’。但‘手术’难度不小,既要在常规时段仍然保留两条收费车道,又要在通行超宽车辆时能够快速完成‘二合一’的切换,满足‘巨无霸’通过的要求!”
破局的关键在于一个巧妙的“变形”方案!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数智技术研究院的副总工程师黄征揭晓了答案:“我们将现有的102 ETC专用道收费岛拆除后,恢复成路面,同时将岛上原有设备全部改移至相邻的收费岛上,使保留的两个收费岛之间形成宽度达10米的超宽车道。常规时段,这条超宽车道采用锥桶隔离形成两条标准宽度车道,以保证原有通行能力不降低。过大件时,只需要将锥桶挪开,同时启动超宽车通行流程,即可将两条常规车道临时合并为一条超宽车道。”
湖南省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郴州分公司养护部副部长曾文告诉记者,为了保障基础工程完成后机电系统能快速恢复使用,他们将最难调试的车道工控机迁移,保持其供电及通信正常,实现设备过渡期间正常运行。“采取这一方式是为了减少复杂的配置及调试环节,能保证软件、系统和数据及时更新,等收费现场基础完成后将其安装过来即可直接使用。”曾文介绍。
论证、立项、设计、审批,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攻坚战打响!7个月后——也就是2024年12月底,工程宣告全面竣工交付。
改造完成的许广高速临武收费站。
如今,大件运输车辆只需在人工车道登记信息,工作人员轻松移开一列安全锥桶,一条5.5米宽(货物通行宽度可达10米)的临时超级通道赫然呈现。车辆通过后,锥桶复位,ETC车道瞬间还原。
近日,新一台风机塔筒从湘能重工发出。
效果立竿见影!超宽车道投入使用后,湘能重工迅速“翻身”。“以前是‘吃不饱’,愁订单;现在是‘吃不完’,忙发货!”刘勋的兴奋溢于言表。
发货旺季已至,7、8月期间,该公司产品月均发出约50车次。“2024年我们产值2亿,今年预计要冲到3.8亿,几乎翻番!现在,再大的单子我们都敢稳稳接住了!”刘勋说。
湘能重工生产的风机塔筒顺利通过临武收费站。
同样受益的还有湖南大中赫锂矿有限责任公司,李贺龙也长舒一口气:“这真是场‘及时雨’!我们马上要用的球磨机、大型采矿设备这些‘大家伙’,终于也能在临武高速上畅行无阻了!”
一条车道救活了一个产业。对此,欧爱国代表感慨地说:“代表履职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紧盯痛点、推动落实。这也凸显了政府部门的执行效能。这条车道拓宽的不仅是道路,更是临武乃至郴州产业升级的通道!”
“东风”扬帆
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为民企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为了借助法治东风助力企业再扬帆,7月21日,省人大常委会启动了2025年度“法治护企”执法检查。据了解,这是省人大常委会连续三年以三级联动形式组织“法治护企人大行”行动,以各专委会协同配合、人大代表深度参与、市州全覆盖的方式开展执法检查。
据了解,此次执法检查重点对中小企业促进“一法一办法”、《湖南省先进制造业促进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贯彻实施中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对2023年、2024年执法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在临武,优化营商环境早已是人大监督的“重头戏”。“监督必须出实招见实效!”临武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谭晓亮语气坚定。
县人大常委会聚焦企业最揪心的痛点,将优化营商环境视察调研列入年度“十大重点工作”;组织规模空前的“问需于企”行动,由省、市、县三级人大代表组成6个调研组,与13个乡镇人大主席团紧密联动,足迹遍布园区、城区、矿区、农村;一场场专题座谈会,开门见山,直击要害。90余条沉甸甸的意见建议,汇聚成六大类企业心声,从调研一线直达人大案头。
该县直面问题症结,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一窗通办”“一网通办”“跨区域通办”和“一件事一次办”等便捷高效的服务环境,并相继出台《临武县以降成本为核心的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责任清单》等一系列地方性政策。
变化,企业感受最深。“这几年,临武的营商环境肉眼可见地变好!”湖南久森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汤欣平竖起大拇指,“政府审批流程瘦身了,政策落地更快了,办事效率和速度噌噌往上提,这感觉,踏实!”
“身在临武,办事无阻”——这块营商环境“金字招牌”,在高效便捷的服务中被擦得锃亮!
■短评
一条车道后的康庄之道
一条10米宽的“巨无霸车道”,让临武县的巨型风电塔筒得以顺利出海、驰骋千里,救活了一个亿元的产业。这不仅是基础设施的物理拓宽,更是一条通往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的“康庄之道”的生动缩影。
这条道,是法治护航之道。企业之困,亦是法治之所向。省人大代表的精准建言,迅速转化为政府的攻坚行动。《民营经济促进法》的东风,更让法治成为民营经济最可靠的保障。从一条建议到一部法律,法治的力量穿透梗阻,为企业扫清了前进路上的壁垒,证明了法治才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这条道,是政府效能之道。7个月,一场跨部门协作的“极限操作”,刷新了工程纪录。交通部门、设计院、高速集团协同“会诊”,用创新的“变形”方案破解了保通行与拓宽度的两难命题。这背后展现的,是政府服务理念的深刻转变——从管理者变为服务者,以“钉钉子”精神回应企业诉求,用执行力诠释了“身在临武,办事无阻”的承诺。
这条道,是产业振兴之道。车道一通,订单“井喷”,预计产值近乎翻番。它打通的不仅是运输的“任督二脉”,更是产业升级的“广阔天地”,让企业有了放手接单、迈向高端的底气。这条车道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束缚产业发展的枷锁,也打开了以一流基础设施吸引一流项目、培育一流集群的未来之门。
这条道,更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之道。它始于企业车间里的一声叹息,承于人大代表深入一线的扎实调研和“金点子”建议,转于政府部门闻声而动的高效执行,合于各方力量共同攻坚克难,最终让成果由企业和人民来共享。正如人大代表欧爱国所言,“代表履职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将人民的期盼、企业的诉求,通过民主渠道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和实际行动。从临武县人大将营商环境列为监督“重头戏”,到三级代表联动“问需于企”,90余条建议直通案头,这正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
这条车道所映射的“康庄之道”,是一个将法治力量、政府效能、代表履职、民主实践与产业发展精密耦合的系统工程。它雄辩地证明,优化营商环境就在于这一个个具体问题的破解中,在一次次的靠前服务里。当各方的力量沿着这条“道”同心而行,更多的产业巨轮必将在这条由民主与法治铺就的宽阔航道上乘风破浪,驶向高质量发展的浩瀚蓝海。(本报评论员 戴志杰)
责编:梁原
一审:梁原
二审:齐果
三审:周智颖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