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鼐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01 21:37:48
文|欧阳鼐
2025 年新年的钟声刚过,鞭炮的余声还在断断续续的响起,农历二十九,即初一的清晨,我们四人踏上了赴江西龙南的旅程。和煦的阳光,妙曼的春风随着车轮滚动的节奏,伴随我们一路前行,六个小时顺利走完了五百公里的路程。龙南市城市的轮廓渐渐映入我们的眼帘。城市不大,却格外整洁干净。也许是节中,来往行人寥寥无几,偶见他人,也是显得休闲懒散的漫步在街道的两旁,在尽情享受这偷来的时光。市区宁静安逸,让人感觉像世外桃源,往日熙熙攘攘的情景好像寻觅不到一丝踪迹。
我们的主人在市中心区域开拓了一片绿色地带。前后二十多亩的三分地就是他的行宫,夸张一点说是他的私家庄园不为过。
进入无门的道口便来到他的宅院,只见四周大树环绕,园中绿树成荫,错落有致。奇形怪状石头与树木葱茏之间,镶嵌出一条由石板构成的小径,直达主人会客室。花草与人造小溪浑然一体,构成了一幅天然的美景。徜徉其中更有一种诗情画意之感。
主人姓赖,是龙南地区四大姓氏中的一支族姓,同属客家人,为龙南市的发展作出较大贡献,其中他是代表人物。个头不高,也显朴实,见外表看不出是一个日进斗金在龙南市颇有脸面的人物。
他出门相迎,见到我弟,就像阔别多年的兄弟,相拥而抱,那情景令我们意想不到。
这份情谊的由来,其实是缘于一次旅游的偶遇,由于情投意合,善从心生,从而结下了兄弟般的友情,且又多次相约在游览的旅途中,更加固了他们之间的那份真情实感。这次我们一同来,是这份情谊的再次重塑与复印。
在他的引领下,我们来到他家单独的餐厅,也是他常接待客人们的专用地方。环顾周边,房虽不大但布置井然,墙上挂有一幅用瓷画的牡丹花图,特别抢眼,正厅各摆放两尊象征喜马拉雅山,黄山浓缩的假石山,意为背靠大山有用不完的力量。厅中一张大型的实木圆桌,周边摆放着十来张半环形实木小背靠椅,非常漂亮精致,坐上去稳当而舒适,并且很牢固,不会侧翻倒地。用餐前桌上已盛满各式水果点心,供客人们边嗑边聊,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晚餐由主人亲自掌厨,贤惠的妻子帮着打下手,把早已准备好的食材,用他那龙南家乡拿手的烹饪手艺,为我们献上一顿丰盛的美食佳肴,慰劳我们这群远道而来的客人。
席间我们初步了解了主人的家庭情况,并聆听了他怎样从一个乡下娃一步步奋斗成为一个脚踏实地干出来的企业家。
赖总说到他人生最艰难的时刻,耷了耷鼻翼深情的说,一根扁担两簸箕装满蘑菇进城来,起早摸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知不觉一干就是十年。接着又把最初积累的原始资金,锚准市场动向,投入到钢材的行当中,在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后,他不是首先考虑怎样挥霍享受,而是把剩余价值再次投入水电建设,以此保底,做起了一项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业。如今他又描绘新的蓝图,在他自己居住的花园中,盖一所千米大的图书馆贡献给国家,造福子孙后代,真可谓是“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
晚年事业有成,膝下子女们也能自力更生独挑大梁,不用他额外操心。在进入夕阳红的晚年生活他又如何安排与渡过?照他的话说,除继续做慈善和公益事业外,剩下的时光就是看遍祖国的山山水水,感受大江南北的旖旎风光。领略大自然的壮观与神奇,交结志趣相投的朋友。
其实人的情感并不在于朝朝暮暮,一次短暂的相会更能体会人生的意义所在,就好比无限风光在险峰,站得高看得更远。我弟和他之间那份情感,亦是在人生的旅途中相识相知,又结伴踏向新的征程。 这既是新的开始,又是永恒的主题。
几天来我们最大的收获是看到中国最集中,最壮观,最大的围屋群,它傲立在每个村落的前沿尽头,展现它那坚不可摧的雄姿。
龙南地处江西省赣州地区最南端,东连福建,南靠广东,西邻湖南。是跨三省的交通要冲之地。它不仅是国内最多的客家人聚居地,而且也是正在申报世界遗产客家围屋的聚合地。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又由于穷山僻壤的生存环境等因素,年年强盗土匪不断,祸及当地老百姓。 为了保护生命财产免遭到侵害,因此以家族为轴心,大家出钱出力,用泥沙石块建造了一座座固若金汤式的城池。它的存在,把客家围屋的历史篇章向后追溯了六百年。
龙南围屋又称龙南客家围屋,是分布在赣州市龙南境内的客家特色民居建筑。龙南市境内保存有客家围屋 376 座,占赣南围屋总数的70%以上,其中代表性客家围屋,有关西新围,燕翼围,乌石围,田心围,栗园围,龙光围等。
龙南客家围屋是一种把家,祠,堡,三种功能融为一体的大型围合性,防御性传统民居建筑。围屋建筑中的设计理念,除了普遍具有的基本生活功能设计外,更突出的反映在满足安全需求的防卫设计,宗亲一家的向心设计,祈求兴旺发达的风水设计。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天人合一的理念追求。
大年初二。阳光灿烂,冬日的阳光照在身上感觉特别舒适柔和。我们迫不及待的等待主人安排龙南特有的景点游玩。遗憾赖总由于特殊情况,第一天他不能亲自作陪,而专门安排一位叶姓漂亮的小姐姐全程陪我们参观了龙南虔心小镇风景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地关西新围屋。
关西围,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客家围屋,被誉为“东方的古罗马城堡”和散落在民间的皇宫,距今有200多年历史。它方圆有3平方千米,呈方形,外墙高10米,厚1米,可容纳二个足球场大。始建于清嘉庆三年,竣工于道光七年,系关西名绅徐名钧所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四A景区。2012年以龙南关西围屋为代表的赣南围屋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关西围屋,外貌不仅雄伟壮观,而且极像一座城堡。它的四角建有相同的四座雕楼,一来可以登高望远,二来可以用于防御射击。并且每扇墙都设有枪眼和炮孔,就是一座摧不毁攻不破的铜墙铁壁。
我们在围屋的入口正门留下一张集体照,然后跟随叶小姐的脚步进入内部参观。虽说初一但仍是人头攒动,接踵而至,热闹非凡。围屋主体建筑有大小房屋282间,分为下厅,前厅,中厅,上厅。围内曲径通幽,画彩鎏金,雕梁画栋。其主体建筑布局前后三进,五组并列,十四天井,十八厅堂,呈九栋十八厅格局。将围屋,炮楼,赣派建筑,江南园林融为一体,彰显建筑与自然和谐之美的绝佳风貌。 我们从侧门进入,来到一个宽敞的坪地,左边是大厅的入口,右边是一扇很高大的照壁面对正厅大门,两侧各安放石狮一座,形态迴异,千姿百媚,威风凛凛。口中衔有滚动石珠各一颗,即便使尽全身解数,也无法取出,不知聪明的匠人是怎样把它塞进去的,并含有深刻的寓意。
旁边小贩兜售当地的土特产,其中糯米碾压的蒸圆团,格外柔软香甜可口,让我垂涎欲滴,欲罢不能,吃了还想吃。
围屋内部构造复杂,上间连下间让人目不暇接,厅与厅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而厅的左右又分布徐老爷的子孙后代的卧室住房,功能齐全,即像我们现代人居住的五房两厅,不过是一字排开,有天井房廊穿插其中,相得益彰,交相辉映。
厅的作用主要用于会客,祭祀,聚议等活动上,而中厅实际上就是一个祠堂,并代表一个家族的兴盛衰落及繁衍后代名录递增的历史过程。抚去旧时的尘埃,再现当年的生活的情景,使我们对围屋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叶总是受委托负责我们初三行程的第二人,他经营掌管龙南市所有药店。春节唯独药店还在开门营业,而他不辱使命,抽出宝贵时间,为我们服务,大为感动。
初三他全天陪我们游玩了龙南著名景点“南武当山”。
大山的地质结构属丹霞地貌,山峰突兀,悬崖峭壁,层林叠翠,极像广东的丹霞山和湖南邵阳的崀山。它们同属古生代地壳运动所演化的产物。虽说海拔高度平均只在8百多米上下,但非常秀丽挺拔,山山相连,景色相对集中,勾勒出一幅天然诗一般的画卷。
我的夫人小华,和鼎弟之女露露,相对年轻些,她俩咬着牙撑着拐杖随着络绎不绝的人群终于爬上了最高处,俯瞰脚下的一派风光,眼洞大开饱享眼福。我和鼎弟苦于年迈,腿脚不便,只好在山脚周边欣赏远处的景色,倒也乐在其中。闲来无聊,叶总又带我俩游览了附近的田心围屋,以及散落在沿途一些年代久远且残垣断壁破败不堪的围屋,总的来说,不管围屋的大小差别,新旧交替,但大体异曲同工,且文化价值辉煌灿烂。
五人会面后我们感觉有点饥肠辘辘,便在景区附近一餐馆饱吃一顿,然后又去了叶总的老家瞻仰。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两旁的柳叶随风婆娑起舞,清彻透澈的流水在叶总曾居住过的旧屋前涓涓流过,白花花的浪花卷走了儿时的快乐,但却把儿时的记忆永远定格在这片养育他的土地上。
一天玩得尽兴,特别两位女士,山下回来,已是筋疲力尽,但兴趣不减,要求还去了一趟杨梅古树群,穿越千年静谧,一探原始的奥秘。路上回来很晚,赖总特意在我们下榻的金得酒店为我们准备一桌丰盛的晚餐,算是结束了一天的行程。
初四是我们在龙南停留的最后一天,按赖总的话说,再忙终究要陪我们游玩一日,不能辜负了远道而来的客人。晨起,又一个明媚的天气,大大赶了一个早,赖总亲自带领我们驱车 20 多分钟来到全南市吃早餐。为什么舍近求远寻找一个这样的地方呢?答案是,此餐饮店远近闻名,一般座无虚席,甚至龙南常有谗客每天早上都要开车去全南这家店品尝可口的早茶与点心。而春节又独此一家仍在迎接四方来客。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车位,跨进入店门那一刹那,哇塞!只见黑鸦鸦的一片,早已人满为患,无一插足。终于找到一桌刚离去的位子,此时才心安理得的坐了下来。赖总毫不吝啬的点满一桌特色菜肴与包点,让我们胃口大开。两大碗猪血汤,分辣淡两份,油淋嫩滑落口消融,好不爽口,比起长沙火宫殿的麻辣猪血汤有过之无不及,印象深刻仍留余香。另外油炸春卷,糯米软糕,蒸香粒团,饺子,包点,红薯,玉米,粥汤,米粉皆一应俱全,都是此店制作与众不同的特色拿手好艺。待酒醉饭饱后,揩揩油糊啦喳的嘴巴,开车奔向赖总的老家。
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对赖总而言都是美的,此时一首老歌《谁不说俺家乡好》把我们带到了山清水秀的田野和炊烟袅袅的村庄。果不其然,真有耳闻不如一见的实地感觉。赖总久别重逢,对家乡的一草一木都饱含深情,仍是那样了如指掌,烂熟于心。漫步在田间地头,一路向我们不厌其烦的介绍家乡的每寸地,每棵树,每蔸草,甚至连谁家的姓氏名谁都背答如流(原文可能有误,推测为“对答如流”)。他每逢老人,出手就是好几百,感恩左邻右舍乡里乡亲从前的关照。赖总知恩图报的善举,深深感染着我们,使我们认识到,善待人家便是善待自己,好心人终有好报。赖总晚年不是得到上苍的眷顾与恩赐吗。
中餐是在乌石围景点赖总中学同学开的餐馆吃的,饭菜可口且丰富,都是家养现杀的鸡鸭鱼。但由于早餐吃得过于贪婪,也就没有细品中午的美味。胃口饱饱的,于是根据赖总的提议,经大家一致赞同就去九连山原始森林走一遭。一是可以感受大自然奇妙之处,二是可在天然的氧吧呼吸到足够多负离子,且可促进肠胃的消化,一举多得。但来去在路上得花费3个多小时,况且山路崎岖颠簸不大好走,不过大家决心很大,毫不迟疑的决定施实我们的行动计划。真好玩,峡谷潺潺流水,大树参天,遮天蔽日,简直进入了人间仙境,兴奋极了。 忙乎了一天,近天黑才打道回府,虽累,但兴趣盎然,有增无减。晚上赖总家的土鸡喷喷香的味道把我们带入了甜蜜的梦乡。
三天的游玩是够扎实的,几乎把龙南的美景,美食翻了一个遍,我们没有这么开心过,也没有这样难以忘怀。龙南人的好客,正如他们客家人的豪爽,大气的性格一样,深深烙在世代人的骨子里,薪火相传,源远流长。
初五是我们返回长沙的日子,赖总还想挽留我们多住几日,由于家里有事,虽然盛情难却,但无一叩谢。天蒙蒙亮,我们已起了床,在酒店的餐厅迎来三位不约而同来送行的老总,即大赖,小赖,叶总。 他们手提大包小包,担心路途遥远好让我们路上充饥。想得大周到了。临行前我们大家郑重其事的照了一张合影,算是人生一段奇遇也好,还是生命中一段插曲也罢,总之它是一个故事完美的谢幕,让它永远珍藏在我们心底。再见了龙南! 它会让我时常想念你。
二零二五年二月十二日草自宅。
责编:刘涛
一审:刘涛
二审:周月桂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