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阳之光——记耒阳市微阳公益协会会长黎凤兰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01 14:44:55

|蒋有清

在耒阳市苏家巷的老院落里,耒阳市微阳公益协会(以下简称“协会”)会长黎凤兰正整理着助学档案。窗外的阳光斜斜地照进来,档案中孩子们的照片泛着微光——有人考上了大学,有人学会了微笑,有人开始帮助他人。

黎凤兰关爱学子。

1977年2月,黎凤兰出生湖南省耒阳市竹市镇新塘村的一个普通农家。 13岁那年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她随村里的大人到广东打工,后来通过自学拿到大专文凭,成功进入通讯行业。成长过程中得到的帮助在她心埋下了公益的种子。

2016年底,黎凤兰参加了耒阳志愿者团队组织的孤寡老人探访活动。活动结束时,一位受助老人扶着门框站立许久,不断向离去的志愿者们挥手致谢。现场看似热闹欢腾,实际却混乱无序:物资发放错漏、人员分工不明。就在这一刻,一个坚定的念头在她心中萌生——要在故乡建立专业的公益组织。

只要帮助了一个孩子,就多了一份光明。怀揣这样的信念,黎凤兰带着家人的支持开始了公益创业。然而筹备会上,会费标准刚宣布,质疑声就炸开了锅。短短数日,300人的志愿者群仅剩12人。如潮的质疑声中,是困境儿童期盼的眼神和受助者温暖的回应,支撑着她继续前行。

一次,她去看望一个叫森宝的事实孤儿。孩子怯生生地朝她走来,轻轻地问:“阿姨,我可以叫你‘妈妈’吗?”她愣了片刻,点了点头。孩子高兴地扑进她的怀里,嘴里不停地叫着“妈妈”。她将男孩紧紧抱住,沉默良久。

一个叫王婷的(化名)孩子曾对她说:“阿姨,我不敢爱您太深;万一您以后不要我了,我该怎么办?”这句话从一个孩子口中说出,格外令人心酸。黎凤兰把王婷轻轻拉到身边,抚摸她的头发,郑重承诺:“阿姨一定会再来看你。”

三年后,历经淬火般的考验“微阳”终于迎来蜕变。如今协会志愿者队伍从最低谷时的12人发展到400人并组建了多支专业志愿服务队。在持续开展“困境儿童助学”项目的同时,协会自2019年起拓展了困境老人帮扶项目,并根据社会需求组织开展各类公益活动。

在黎凤兰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公益的行列,其中既有受助者的感恩回馈,也有志愿者的无私奉献。在协会发展过程中,涌现出许多优秀志愿者典型。

担任大义镇新白石村村主任的协会理事曹昭江,自2017年加入以来始终负责助学项目,带领志愿者开展走访调查工作,他自备车辆并承担所有油费和餐费。先后获评衡阳市志愿者影响力人物荣誉称号。

实地走访。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协会自初中起持续资助的女孩小兰(化名),高中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南的一所医学院,现为一名大三学生,并积极参加学校的公益活动。

“微阳力量”已成为耒阳市一道温暖的风景线,从城市街巷到乡村田野,处处可见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在政府的支持下,协会成立了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截至2025年7月,这支公益团队交出了一份令人动容的成绩单:

累计开展公益活动652

志愿服务10.38万小时

筹集善款423万元其中黎凤兰个人累计投入110万元

长期资助困境儿童 586,其中6人考入大学。

累计惠及孤寡老人2400余名

这份坚持与付出赢得社会认可,协会先后获评“衡阳市慈善排行榜公益组织影响力榜3A级社会组织黎凤兰先后荣获“湖南好人”等表彰协会工作人民论坛等各级媒体关注

黎凤兰和微阳公益协会的故事展现了公益的真谛——平凡人的点滴善举汇聚成温暖力量。公益不仅是物质援助,更是精神的传递,像种子般在受助者心中生根发芽,让受助者成为助人者

责编:刘涛

一审:刘涛

二审:周月桂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