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田:万米战壕设防 阻止日寇入侵

黄新 陶红星 谢欣怡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29 17:03:42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黄新 陶红星 谢欣怡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华儿女不畏强敌,利用有利地形,同敌人斗智斗勇,保家卫国。80多年过去了,战争留下的珍贵实物成为历史的见证,它们无声地诉说着过去的苦难与抗争。在新田县龙泉街道土珠山村和中山街道五柳塘村一带的山岭上,就留存着一处约万米长的抗日战壕遗址。该战壕的发掘,成为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的又一历史罪证。

抗日战壕遗址。陶红星 摄

2014年春的一场意外山火,让万米战壕重见天日。新田县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史世冬全程参与了抗日战壕的考察认证工作。

“村民和我们反映以后,我们很重视,立马就到现场勘察。从布局和规模来分析,不像是一般的水渠,我们初步判断是战争时期留下的战壕。”史世冬说。

《新田县志》对修挖抗日战壕作了相关记载。黄 新 摄

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史世冬在随后的走访考察和查询《新田县志》等相关资料了解到,民国33年(即1944年),湘南抗日形势告急,7月28日,新田成立“抗日战斗指挥部”,时任县长钟华谔兼指挥官,联合驻新田城国民党陆军二十师向全县发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动员令,万余名18至25岁的男性壮丁协同驻军修挖战壕10公里以上。

“我们的父亲,还有兄长都参加了挖战壕,天亮了就去,天黑了才收工。”土珠山村村民危德龙和李承友两位老人回忆,自己的父辈和兄长们都踊跃参与了挖战壕。大家团结一致,军民一心,短时间内便在处于土珠山、梅溪和五柳塘村之间的官道拗口筑牢了一道道抵制日寇入侵的坚实防线。

新田县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史世冬(右)在讲解抗日战壕布局。陶红星 摄

据1995年2月出版的《新田县志》记载:1945年元月,日本侵略军600余人,由宁远入侵新田。

“壕沟的修建就是依照山形地势来修建的,一道道防线都很明显,壕沟四通八达、互相连通,形成一个坚固的防御体系。”史世冬介绍,驻新田城国民党陆军二十师官兵在战壕提前布防,形成坚不可摧的军事防御体系,最终迫使日军不战而退,放弃入侵县城,成功保卫了新田县城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新田县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史世冬在测量战壕的深度。陶红星 摄

经文物工作人员测量,战壕总长度达1万米以上,经过80年的时间沉淀,蜿蜒的战壕,大部分已经被茂密的植被覆盖,但山顶的几道战壕,布局依然清晰可辨。如今,抗日战壕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山下,当年免遭日寇涂炭的村庄,道路宽阔整洁,民房错落有致,一栋栋现代化工业厂房拔地而起,村民们亦农亦工,安居乐业。

五柳塘村村民还充分利用抗日战壕这个爱国主义“活教材”,在山下创建了抗战文化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让昔日军民同心抵抗日寇的故事在文化园得以延续。

责编:杨永玲

一审:杨永玲

二审:刘跃兵

三审:李寒露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