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正道是沧桑丨经年烽火起卢沟,一纸降书落芷江

  《文萃报》   2025-08-29 16:57:26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21日,日本降使今井武夫垂头丧气地赴湖南芷江乞降,交出了侵华日军兵力部署图,接受了载有命令日军投降详细规定的《中字第一号备忘录》。芷江受降,是近代中国首次以战胜国姿态受降,雪洗了百年民族耻辱。芷江,这座湘西边陲小城,也由此成为中国战区第一个受降地,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光辉一页。

受降地的更改

在江西上饶玉山县东五里洋村的一片农田中,有一段不到百米的机场跑道,周围杂草丛生,到处都是砂石。

如果没有人指引,鲜有人知道,这里曾是一处军用机场。当地的老人还记得,始建于1934年的玉山机场,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80年前的一天,这里接到一项紧急任务。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蒋介石致电侵华日军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要求“即通令所属日军停止一切军事行动;并派代表至玉山接受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之命令”。

国民政府对受降事宜高度重视,急电江西玉山县政府:火速准备,整修机场。

万万没想到,筹备工作刚刚告成,国民政府突然又来电告知,受降地改在了湖南芷江机场。

为何在紧张筹备之际,不到3天的时间里,蒋介石急匆匆更改受降地?

当时,针对把玉山机场作为受降地,国民党一些高层人士提出了异议。

由于玉山处于敌占领区,大部分日军还不服输,负隅顽抗。冈村宁次在广播中听到《终战诏书》后,还向日本大本营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去电请示,称日本驻中国派遣军有百万余众,且连战连胜,何以言降?直到8月17日,他给蒋介石复电时,仍在叫嚣:“必要时应行使武力自卫。”

如此一来,在玉山机场进行受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且不利于在心理上给日军投降代表造成压力。此外,玉山机场远离后方,通讯、交通都较为不便,不利于部队机动。

因此,国民党一些高层人士认为,玉山机场不利于受降顺利进行,有必要更改受降地点。但将其改为何处,仍莫衷一是。

中国陆军总司令部第3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副总参谋长冷欣等人,建议把受降地点放在江西上饶;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魏德迈,建议把陆军总部从昆明推进到湖南芷江,在芷江进行受降。

几经商讨后,蒋介石采纳了魏德迈的建议,将受降地由江西玉山改为湖南芷江。

为何选择在芷江机场

为什么这么重要的一个受降仪式,选择在不起眼的一个小县芷江来举行呢?今天的芷江确实只是个小县,但是在那个时候,芷江可是非常有名的地方。芷江位于湘西腹地,把守着云贵的门户,战略位置非常突出,历史上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战期间,这里修建了仅次于昆明空军基地的“盟军第2大军用机场”。1944年,陈纳德将军率领的飞虎队即驻扎于芷江。

同时,芷江又处于昆明、重庆、南京的中心地带,无论是重庆、昆明派出的中美受降代表,还是南京日军总部派出的乞降代表,乘飞机来芷江都很方便。加之芷江机场本身硬件条件好,战争中基本没受到什么破坏,机场跑道保持完好,可供各种飞机安全起降。所以,历史的荣光就降临到了这座湘西小城。

选择在芷江,国民政府还有另一层考虑。当年,因为芷江机场发挥了重要的对日作战作用,日军视芷江机场为心腹大患。为了占领芷江机场,突破湘西咽喉进入云贵,确保东南亚水陆交通畅通,日军于1945年4月发动了旨在夺取芷江机场的湘西会战。蒋介石命令何应钦亲率2个集团军和驻芷中美空军共约20万兵力迎战,陆军总部也迁到芷江县城。

芷江空战中,中美空军飞机战机400多架,美机装备了当时最高级的大杀器,日机毫无招架之力,中美空军完全掌握了战区制空权。中国的地面部队也是清一色的美式装备。在这样的地空一体的联合打击下,湘西会战以中国军队全胜告终。选择芷江这一日军伤心地作为受降地,也是给敌人以心理上的挫折感。这也是芷江成为受降地的第2个原因。

受降仪式中的外交博弈与细节

1945年8月21日中午,日本乞降使节今井武夫一行按照规定乘坐飞机抵达芷江。中国政府则派出了中国陆军总参谋长萧毅肃接见并指示投降准备事宜。47岁的萧毅肃将军是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最信任的将领,也是洽降会议上的重要文件《中字第一号备忘录》的起草人。萧毅肃是代表何应钦坐在这里的。据说,当时何应钦就坐在会场大厅的板壁后面,但并没有现身。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中方本以为日本方面会派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前来乞降,但冈村宁次只派了他的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作为代表,那么本着对等的原则,堂堂中国战区总司令何应钦自然不能出席,而派出了中国陆军总参谋长萧毅肃作为受降代表。

中国陆军总参谋长萧毅 肃(中)、副总参谋长冷欣(右)、 中国战区美军作战司令部参谋长柏德诺(左)在芷江洽降会场

整个受降的过程简洁明了。8月21日下午3时20分,今井武夫等洽降代表4人脱帽入室。对着萧毅肃将军深深一鞠躬,然后毕恭毕敬地站立着。萧毅肃神色严肃地请他们坐下,开始介绍自己与其他中美代表,却并不还礼。这个程序其实是中日双方事先商量安排好的。当时双方都没有受降和投降的经验,这个过程是参考了德国投降的程序来的。

受降仪式中有一个小细节,就是日本人一直在玩文字游戏,今井武夫一直使用“停战”这个词,而从不说“投降”。萧毅肃勃然大怒,把今井武夫一顿训斥。今井武夫一边擦汗,一边唯唯称是。

1945年8月21日,芷江受降现场。今井武夫在投降文件上盖章

17时许,中美代表用中、日、英3种语言,宣布了要求今井武夫转交冈村宁次的《中字第一号备忘录》。这份备忘录中规定,在中国战区内的日本陆海空3军应接受命令,向中方指定之受降主官全部投降。

今井武夫接过备忘录,要求对内容有所说明,却被萧毅肃“可以不必”4个字挡了回去。萧毅肃令其转告冈村宁次,中方将派冷欣到南京设立指挥所,以便让日军投降事项顺利进行;中方将在最短时间里空运部队到南京、上海、北平等地,希望日方配合做好准备。受降会谈由此结束。

《文萃报》3478期综合北京日报客户端、红网

责编:罗嘉凌

一审:黄帝子

二审:苏露锋

三审:范彬

来源:《文萃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