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农业保险现代化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29 11:20:38

文| 曾龙 黄西沙

党的二十大报告围绕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等作出重要部署,这对推进农业保险现代化提出新要求,有助于降低农业交易成本、分散农业经营风险,推动农业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释放乡村发展的巨大潜力。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虽取得很大成效,但其面临的各种挑战和风险也更大。因此,农业现代化迫切需要农业保险现代化,尚需明确农业保险现代化发展路径,推动农业保险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发挥其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第一,坚持精准施策,发挥农业保险的“稳定器”作用。粮食安全不仅事关国计民生,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实支撑。近年来,粮食安全面临着不小的挑战,这对于农民来说,遇上自然灾害等风险,往往会很“受伤”;对于保险业而言,为农民种粮收益兜底,应对风险是一门“必修课”。一是坚持巩固基本面。要把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保险的农产品保险继续做大、做深、做扎实,把农业生产灾害风险保障做充分、做到位。如积极探索对全国产粮大县的水稻、小麦基本保险保费补贴实行全覆盖,保费由中央和省级财政全额承担,实现从“愿保尽保”向“应保尽保”跨越,这是确保我国粮食基本自给、绝对安全的重要举措。二是建立全覆盖制度。要覆盖农林牧渔等主要产业,做到从农业生产环节向产业链上下游的加工、储存、流通、贸易直到终端消费等各个环节延伸。目前,我国肉牛、水产品等大宗产品以及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都没有纳入中央财政保费补贴范围,需扩大保费补贴品种,或对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保费进行以奖代补。三是实现稳步提标准。要建立起农业保险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农业保险产品创新试点,实现从“自然风险保障”向“市场风险保障”的拓展。如农业部和保监会指导广西开展了糖料蔗“目标价格保险+期货”的农产品市场价格风险防控试点,下一步可以探索实施生猪目标价格保险,通过保预期收益来促进均衡养殖;保险公司在水产养殖等方面引入天气指数保险,当达到设定的台风等级触发条件后,无论受保者是否受灾,保险公司都将根据指数向保户支付保险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保险意识明显高于普通农户,也愿意多出钱来获取更高保障水平,可借鉴其他行业“基本险+附加险”模式,创新开发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属的保险产品,满足其个性化的需求。

第二,坚持科技赋能,探索农业保险“双精准”服务模式。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需引入先进的科技手段,加快实现农业保险精准投保、精准理赔,有效增强了农业产业的发展韧性。一是建立“双精准”政策服务体系。国家相关部门出台推进农业保险精准投保理赔等政策文件,从承保、查勘、定损、理赔等角度对保险公司提出了具体要求,细化“精准承保、精准理赔”的“双精准”要求,制定农业保险精准投保理赔实施规范,提升农业保险精准投保理赔的可操作性,推动农业保险精准投保理赔迈上新台阶。二是搭建农业保险信息化平台。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前沿数字技术,构建起“政府、保险公司、养殖主体”三位一体的数字化监管服务系统,形成“产业一张图”与“保险一张图”,既有效提升了承保理赔的精准性与服务质效,也为政府部门进行产业发展规划与保险业务监管提供了数据抓手,成为驱动农业保险行业变革的“关键钥匙”。三是提升农业保险精准服务水平。以科技驱动为手段,以创新项目为抓手,以质促新、向新而行,加强政府部门监管和提供保险公司精准服务,为用户提供风险预警、政策资讯、市场信息和养殖指导等多元化一站式服务,与农企畅通信息渠道、提升科学养殖管理水平,扎实落实农业保险“双精准”政策,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第三,坚持供给创新,加快农业保险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在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必须精准对接“三农”的避险需求,在农业保险产品体系化和风险分级管理等方面,加快推进农业保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而实现农业保险政策导向下的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增加农业保险的有效供给。农业保险能够有效分担农业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需精准对接该地区农业风险保障需求进行初步的产品设计与试点,逐步建立直接覆盖物化成本、完全成本和基本收益的保险保障体系,向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产品质量保证保险、涉农企业保险等涉农保险产品,引导农业经营主体投入到地方特色农产品产业之中。二是提供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当前,农业产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较低,国家政策性农业保险主要保障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直接物化成本,保险产品较单一且保障能力普遍较低,对于大多数农业经营主体来说没有足够的吸引力,需以政策性农业保险为传导机制,并对保费补贴做出倾向性调整,达到扶持优势产业、调整产业结构的目的。三是强化农业保险的风险管控。随着政策性产品的不断演进和商业性产品的加速供给,需全面强化风险控制的专业化,包括风险区划、定价和损失量化管理和风险分层工具的应用。同时,建立农险专业合同,对保险风险、操作风险、社会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以及跨周期调控等进行专业化管理,引导保险公司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全面实现农业保险服务提质增效。

综上所述,“保险+科技+服务”模式的实践,助于实现农业保险的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这既是农业保险服务创新与乡村全面振兴紧密结合的重要体现,又为农业生产提供全面且精准的风险保障和服务,从而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探索出我国农业发展的农业保险之路。

(作者分别系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副教授;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研究生)

责编:龙子怡

一审:龙子怡

二审:廖义刚

三审:周小雷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