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8 21:07:00
孙乾丰
近日,长沙笨罗卜浏阳菜馆发布了一则招聘启事,该启事为迎宾、收银岗位设置了“颜值补贴”和“身高补贴”,最高可达500元,这一做法很快在网络上引发了争议。尽管商家迅速撤回启事并解释为“执行过程中的偏差”,但这场风波所暴露出的,是部分企业在招聘执行环节对就业公平边界的把握不足。
从商业逻辑层面考量,餐饮企业对员工形象的关注并非全无道理。互联网时代下,门店往往希望员工具备出众气质,尤其是门迎这类直接对接顾客的岗位,若能给消费者留下良好第一印象,确实有助于提升整体顾客体验、进一步吸引客流,甚至可能获得一定的流量曝光。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契合了服务行业的现实逻辑。
但需明确的是,商家将“颜值”“身高”这些先天难以改变且敏感的特征,从综合素养中剥离出来,与金钱直接挂钩并进行公开量化,确实不够妥当。事实上,企业若认为岗位需要注重形象,完全可以用“仪容整洁、举止得体、形象气质佳”等专业的方式表达,将外在要求作为整体职业形象的一部分来考量。而“颜值补贴”的提法,不仅易引发争议,更在价值观层面传递出“先天特征可兑换为经济价值”的信号。这种“互联网打分式”的补贴方式,本质上越过了就业公平的红线,不可避免地会给人带来“以貌取人”的负面联想。
值得肯定的是,笨罗卜在意识到问题后迅速做出了调整,这表明企业愿意倾听社会声音并及时改正。其负责人表示,原本的意图是希望招聘时能综合考虑应聘者的整体素质,包括工作经验、面试表现等,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偏差。这也提醒我们,企业在执行招聘政策时需要更加审慎,既要考虑经营需求,也要顾及社会责任。
在当下,企业创新招聘方式无可厚非,但不能以牺牲就业公平为代价。
责编:孙乾丰
一审:孙乾丰
二审:欧阳金雨
三审:易博文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