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华 上观新闻 2025-08-28 11:30:36
无论外界形势如何变化,将一起讲好美国飞虎队援华抗日的故事、续写中美人民友好交往的友谊。
那是一张青春又沉稳的脸庞。一位中国姑娘身着美军披风和制服,站在美国飞虎队器材供应处楼下,自信而笃定。这张80年前照片里的主人公叫张凤岐,是美国飞虎队上海女兵。但在生命的大部分时间里,她只是一名教师,投笔从戎的经历从未和世人讲起。
张凤岐在美国飞虎队器材供应处楼下。(受访者供图)
遗憾的是,2010年张凤岐因心脏病与世长辞;幸运的是,她的儿子陆伟俊完成了母亲的口述史整理,陆续出版了《我加入美国飞虎队的前前后后》《我,飞虎队女兵》,让世人得以窥见飞虎队中罕见的女性身影。今年6月,我们见到了陆伟俊,关于母亲,他总是抑制不住地恸哭:“她是抗日行列中一名普通的女性,但她用钢铁般的坚强意志为自己谱写了传奇的人生乐章。”
投身援华美军一线
1921年11月,张凤岐出生于云南昆明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她有两个哥哥、五个姐姐,尽管经济困窘,他们都被父母全力托举接受了良好且完整的教育。在战火纷飞中坚持读书并非易事,校园里总是频频出现空袭警报声、日寇轰炸机的盘旋声,街道上总是弥漫着硝烟和凄厉的哭喊。1939年,当她考入国立云南大学文史系时,已经是一个具备新思潮、充满爱国情怀的进步青年。
1941年8月15日,因校舍损毁严重,师生不得不中止上课。在日本飞机对昆明的连番轰炸下,张凤岐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姐姐、一个表嫂、新婚不久的邻居遭日机轰炸而死亡,无辜的儿童倒在血泊之中。
一笔笔血与泪的债,激发了张凤岐对日本侵略者的满腔仇恨。
国难当头,爱国青年热血沸腾,争相报考航校。20岁的张凤岐经推荐加入了中国空军军官学校当助理干事。她记得很清楚,陈纳德作为空军顾问和教官经常来校讲课,每次反响都很热烈。
1941年日机偷袭珍珠港后,美国公开援助中国抗日,美国志愿航空队总部和第一、二中队进驻昆明巫家坝机场,就在中国空军军官学校附近。张凤岐看到了机场异常忙碌的起落景象,一次次听闻击落日机的战绩。
中国民众修建机场跑道。
1945年初,在得知美军第十四航空队器材供应处招收中方女性英文打字员后,张凤岐苦练英文,应聘成为唯一的中方女性职员。她亲眼看到了陈纳德将军签发的命令和文件,包括武器弹药进出、飞行方案等军事机密。
飞虎队战机突袭虹桥机场,是她在航空队内耳闻目睹的的一大奇迹。
“飞虎之旅开始!”“一定要把狗娘养的日本狗,统统给我打趴下。”1945年1月17日中午,张凤岐亲耳听到了美国飞虎队陈纳德将军下达作战命令。美国第十四航空队16架P51战机从南昌出发,直飞到上海虹桥机场上空。16架P51飞虎之旅突击队也从赣州起飞,向虹桥机场逼近。战机拉起跃升至最佳攻击位置后,对机场内停放的75架日机进行了轮番轰炸。这场远袭行动打得日军措手不及,顷刻间,虹桥机场成了一片废墟。美国飞虎队未损一人一机凯旋。
陈纳德将军正在研究作战方案。(受访者供图)
这一仗得到了新四军第五师和上海地下党的鼎力支持,也使得美国飞虎队一下子名扬全中国乃至全世界。董必武、宋庆龄、邓颖超、柳亚子等出席了突袭日军虹桥机场大捷的庆功会。
日本投降那天,我们跳舞庆祝
陆伟俊说,在整理母亲的口述中,最使他感动的细节之一,是在美国第十四航空队工作期间,她面对未婚夫以及家人多次催婚,发誓抗战不胜绝不结婚,用实际行动兑现了她的豪情壮志。
张凤岐最早知道日本投降的消息来自部门的美方同事。那天下午,同事将放在办公桌的烟灰缸和骆驼牌香烟都扔进了垃圾箱。
她问同事:“你怎么不抽烟了?”对方做了个鬼脸说:“马上就要胜利了,我和你都要分别回家,我决意戒烟了。”
当天,航空队奉命停止一切空中军事行动。军队里的俱乐部开启了连续的派对,人头攒动、灯火通明。张凤岐学过一点交谊舞,沉浸在无比的喜悦中。
次日下午,部门里作出临时放假的决定,张凤岐高兴地和同事去市中心的茶馆喝茶。她看到,巫家坝机场门外敲锣打鼓、载歌载舞,昆明老百姓从没有如此热闹过。当美国第十四航空队乘坐的军用卡车、吉普车路过时,两旁的百姓都欢呼雀跃。
美国飞虎队员在举办庆功派对。(受访者供图)
与此同时,来自上海的呼唤也变得急促。早在中国空军军官学校期间,张凤岐与飞行员陆国华相恋、约定婚事,但动荡的战事,让他们被迫分隔两地。已经在上海的未婚夫陆国华、他的母亲以及亲属多次来信催促其前来举办订婚仪式。她回信却说:我承诺抗战胜利后结婚。现在,抗战虽已胜利,但工作尚未结束,等正式离开美国第十四航空队的时间确定,再商议订婚之事。
对于这个决定,在陆伟俊看来,体现的是母亲的有情有义、尽职尽责。
在分开之前,关系最好的同事阿布里回赠了一条粉色绸缎,上面写着“佳宾留芳”结婚祝福。少校Panld送给她装有B24重型轰炸机的微缩模型,以及一份英文的工作评估和推荐信。
美国飞虎队同事阿布里赠送张凤岐的一条粉色绸缎,庆贺其结婚。(受访者供图)
1945年11月14日上午,张凤岐再次来到巫家坝机场。这次不再是凝望飞虎队的战机起飞,而是凝望故乡、挥别同事。她记得,自己身着美式军礼服、戴着橄榄帽,美方、中方同事站成两排,向她敬军礼告别。20岁出头的年纪,生平第一次接受那样整齐的军礼,她满含热泪挥手说再见。
续写中美友谊
到上海后,张凤岐成为一名教师。再一次见到飞虎队队员,张凤岐已是80多岁满头白发的老人。
那是一次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组织的美国二战老兵来沪访问的活动。她急切地搜寻一些熟悉的脸庞,可惜没能见到。
好在2007年,张凤岐与陈纳德的遗孀陈香梅重逢,两人谈起了在美国飞虎队的往事时,惺惺相惜。
此后,陈香梅也多次慰问张凤岐及陆伟俊,保持着长久的联系。2010年春节过后,张凤岐决心开启了口述历史的工作,但意外的是当年9月因病逝世。
陆伟俊为了继承母亲的遗志、弘扬飞虎精神,将所有精力投入到口述整理、历史考证以及寻访母亲战友上。
陆伟俊退休前从警三十余年,曾被评为全国公安英模。秉持着严谨的职业习惯,他五下云南腾冲抗战纪念馆、昆明飞虎队纪念馆、云南大学等处寻找线索,多次请朋友到美国航天博物馆、美中航空历史遗产基金会等处查找资料,准确还原了母亲在飞虎队期间的所见所闻,也看见了中美人民为纪念这段共同抗战岁月做出的努力。
陆伟俊与陈纳德将军的外孙女尼尔·陈纳德·卡洛韦女士保持着密切联系。尼尔一家曾在陆伟俊的邀请下拜访过上海的抗战纪念遗址。两人还约定:无论外界形势如何变化,将一起讲好美国飞虎队援华抗日的故事、续写中美人民友好交往的友谊。
陆伟俊与陈纳德将军的外孙女尼尔·陈纳德·卡洛韦女士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受访者供图)
责编:宁静
一审:宁静
二审:朱晓华
三审:赵雨杉
来源:上观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