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8 10:40:02
当你走进公交车、火车或长途汽车的车厢,映入眼帘的几乎都是横排的座位——一排排朝前或朝后排列,乘客坐下后面对着车头或车尾。然而,一旦进入地铁车厢,场景却截然不同。大多数地铁列车的座椅是“竖着”的,也就是说,它们沿着车厢的两侧紧贴车壁分布。那么,地铁的座位为什么不干脆也用横排座椅?难道只是为了与众不同吗?
图片来源:深圳地铁
为了空间,让座位靠边站
相比其他交通工具,地铁最大的特征就是“高密度通勤”。在早晚高峰的地铁车厢中,你很难保证每个人都能有座可坐,更多时候,人们是在一个接一个地“挤”进去。地铁的本质并不是提供舒适长途的乘坐体验,而是承担城市中海量人群的快速运输任务,因此每一个平方米的空间都弥足珍贵。
地铁最大的特征:高密度通勤
参考现行国标GB 50157-2013《地铁设计规范》以及GB/T 7928-2003《地铁车辆通用技术条件》中的相关标准,地铁的标准定员为每平方米站立6人,超员情况下则要求每平方米站立9人。上海地铁18号线在进行AW3满载运行试验时,就在每节车厢放置了1000多个重量为25kg的沙袋进行模拟。
地铁进行满载运行试验时,使用沙袋进行模拟(图片来源:上海地铁)
竖向座椅的最大好处,正是让中间部分变成了完全开放的站立区域。相比横排座椅需要前后留出脚部空间和走道,竖排座椅紧贴车壁,不会占用中央区域,从而让车厢的可容纳人数显著上升。这种设计的目标非常明确:不是让更多人坐得舒服,而是让更多人“能上车”。
乘客流动也更高效
除了载客量,乘客流动性同样是地铁设计中的关键考量。在高峰时段,车站停靠时间短暂,车门一开,短短几十秒内就要完成大批乘客的上下车动作。如果车厢中设置的是横排座椅,那么在车门区域容易形成阻塞,一旦有人卡在座椅边缘或通道处,就会拖慢整个乘客流通速度。
而采用竖向座椅后,车门附近和车厢中间的通道都被最大化释放,形成了一个流动性更强的站立区,乘客可以快速进出而不容易“堵车”。如果座椅像火车那样横着排,试图在高峰挤进去的人恐怕只能望车兴叹。
地铁不是用来“坐”的
有时候我们会不自觉地把“有座位”当作一种理所当然,尤其在面对长途旅行时。但地铁和火车、高铁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地铁的平均乘车时间非常短。对于大多数通勤者来说,乘坐地铁通常不过十几分钟,甚至只坐两三站。这种短时段、高频次的交通场景,并不需要太多座位,因为大多数人根本坐不上。与其花空间安排一堆坐不满的椅子,不如直接改为站立空间,让通勤更高效。
首尔地铁推出的无座车厢(图片来源:seoulmetro.co.kr)
也正因此,不少地铁甚至干脆在高峰时段设置折叠座椅,或用“多站立、少坐位”的设计策略来应对巨大的客流压力。在有些国家和城市,部分车厢甚至专门设计为“无座车厢”,旨在最大限度提高运能。在这种运行机制下,舒适度让位于效率,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竖着的座椅”成了主流。
滑溜溜的座椅,也不是随便选的
除了座椅的朝向,许多细心的乘客还会注意到一个共同点:地铁上的座椅普遍是硬质光滑的塑料或金属材质,摸上去冰冰凉凉,坐上去还容易滑动,和我们在公交、高铁、飞机上常见的那种软垫包裹、织物面料的座椅完全不同。这种“滑溜溜”的设计又是为了什么呢?
清洁难度和卫生问题。
地铁日均客流极大,几乎每分钟都有不同乘客轮流使用同一排座椅。为了控制卫生风险,车厢需要经常快速清洁甚至高频消毒。如果使用布艺或皮革面料,不仅容易积尘藏污,还难以快速擦洗甚至吸附异味。相比之下,光滑的塑料或金属表面可以用湿布一抹即净,清洁高效、耐脏耐磨、防水防霉,对于高强度运营的地铁系统来说极为重要。
金属材质的地铁座椅易于清洁(图片来源:郑州轨道交通)
耐用性与维修成本的考虑。
布艺座椅长期使用容易磨损、破皮、塌陷,而地铁座椅必须具备极高的使用寿命和抗破坏能力。滑面材质不仅抗污抗刮,还能有效防止人为破坏,如划刻、泼洒、撕裂等。越是“硬邦邦”,越能应对千人千坐的高频使用场景。
光滑表面还有助于提高乘客流动效率。
光滑表面还有助于提高乘客流动效率。由于大多数乘客乘坐地铁时间较短,减少“久坐赖着不走”的舒适性反而能提高座位周转率。特别是在高峰时段,座椅太舒适容易让人“坐着不动”,而滑溜溜的硬座让人更容易随站随走,间接加快了乘客流动节奏。
所以,下次当你在车厢中站立着被人群包围时,不妨换个角度想一想:正是因为没有一排排横向座椅挡在路中,才让你挤上了这班车,抵达了目的地。这种“竖着”的设计,也许不够舒服,但却足够聪明。
(来源:力学科普)
责编:伍芳芳
一审:伍芳芳
二审:姚瑶
三审:黄维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