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 2025-08-28 10:04:24
清晨的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鸟鸣清脆,溪水潺潺。来自长沙的游客李女士一家正沿着木栈道漫步。“这里只有23℃,晚上睡觉还要盖被子!”她笑着说,“孩子参加了夏令营,我们在瀑布旁喝咖啡,好像整个人都被自然‘重启’了。”
这不是个例。今夏以来,持续的高温天气催热了“清凉经济”,株洲凭借炎陵、茶陵等地的生态优势,巧妙将“凉资源”转化为“热产业”,走出了一条以避暑旅游牵引农文旅融合、促进消费升级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年均气温14.4℃,7月平均气温仅23.8℃,是天然的“空调房”。但今年,吸引游客的不只是凉爽。

游客在神农谷景区游玩。 受访者供图
“我们策划了‘多巴胺消夏节’,包括山谷音乐会、客家山歌对唱、非遗手作体验等,游客留下来、玩起来的意愿明显增强。”景区负责人介绍。数字赋能成为拓客新引擎——通过抖音常态化直播,线上景酒套票核销率同比提升17.82个百分点,微博“打卡株洲地标人气榜”排名第一。
更巧妙的是“景区+黄桃”联动。时值炎陵黄桃成熟季,景区联合酒店、乐园开展现场试吃和预售,实现“生态游”与“农产品消费”双向引流。暑期周末,神农谷日均接待旅客超过4000人次。
一座村庄的“民宿升级战”
海拔更高的炎陵县策源乡,则演绎着另一种振兴图景。
“以前我们也做民宿,但单打独斗,客源不稳定。”策源乡某民宿经营者表示。今年,策源乡推动“一村一特”布局,重点打造4个村的康养产业,发展民宿67家、床位1420个。

炎陵县策源乡民宿 文旅炎陵供图
政府前置引导风貌协调,多部门联合监管,实行统一定价与客源共享,避免恶性竞争。一系列培训推动经营者向“专业管家”转型。“如今周末基本都是满房,游客说我们这儿‘又凉又规范’。”该经营者说。
今年以来,策源乡文旅康养营收超2400万元,接待游客8万余人次,较去年分别增长约20%和33.3%,带动千余名从业者年均增收2万元。
不满足于单一景点的“单打独斗”,株洲正以区域协同之手,下活避暑康养“一盘棋”。
与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毗邻的云上大院、青石岗等景区,凭借各自资源禀赋,巧妙打出“组合拳”,共同做大市场蛋糕。

云上大院景区 文旅炎陵供图
云上大院景区日均接待游客超2000人,民宿入住率稳居80%左右,其热度甚至吸引了央视《朝闻天下》栏目的深度报道。而新晋国家3A级旅游景区的青石岗,则通过自媒体与传统媒体营销双轮驱动,精准引流,其48家民宿、1600余张床位在8月初出现“一房难求”的盛况,周末入住率超95%,非周末也达70%。
茶陵县和吕石峰仙森林康养基地则以“森系+”配套脱颖而出,溯溪捉鱼、露天电影、红酒庄等体验持续“爆满”。
从生态避暑到业态创新,从农文旅融合到品牌升级……这个夏天,株洲以“清凉”为钥,解锁了夏日文旅经济新动能,不仅输出了“22℃的清凉”,更探索了一条“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路径。
清凉经济,正成为株洲乡村振兴和消费增长的新引擎。
责编:陈龙
一审:陈龙
二审:喻志科
三审:周韬
来源:株洲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