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怎么过?古人可比你会玩!这些花样太绝了

黄柳英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27 11:11:35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黄柳英

“穿针斗巧”拼手速,“蛛网卜巧”测运气,“丢巧针”看水影……你以为七夕只是情人节?古人过的七夕,可比现代人“卷”多了!

斗巧:古代女孩的“奥林匹克”

七夕最热闹的要数“斗巧”大赛。汉朝女子七夕“穿七孔针”,谁穿得又快又准,谁就是“巧手女王”。唐代升级为“九孔针”,堪称微雕级挑战。

更玄妙的是“蛛网卜巧”——抓只蜘蛛放盒中,次日查看结网的疏密圆整程度,网越漂亮,运气越佳。

宋代还流行“丢巧针”:七夕正午,将绣花针轻放水盆,看水底针影形态占卜巧拙,若呈云龙花草状便是“得巧”。

拜星月:专属的“许愿池”

七夕夜,女子设香案拜新月,祈求心灵手巧。

读书人则拜魁星,期待“魁星点斗,独占鳌头”。

宋代杭州城,满街售卖摩睺罗——泥塑娃娃穿彩衣、戴珠翠,是当时爆款“祈福手办”。

闺蜜局:染甲、茶话会两不误

女孩们聚在一起,用凤仙花捣汁染指甲,称“红指甲辟邪”。

庭院摆满巧果、莲蓬、甜瓜,姐妹们月下品茶谈心,谓之“乞巧会”,堪称古代女子专属社交派对。

吃巧食:舌尖上的仪式感

“巧食”五花八门:宋朝“笑靥儿”“方胜果”油糖炸制,酥脆香甜;清代宫廷流行“巧酥”;胶东地区至今保留七夕吃“巧果”习俗,面点捏成石榴、小鸡等形状,油炸后串成项链,孩子边玩边吃。


责编:黄柳英

一审:黄柳英

二审:刘跃兵

三审:李寒露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