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卫生报·公众号 2025-08-27 09:46:38
“人生无常,大肠包小肠”,这句话原本是《海绵宝宝》里的一句无厘头台词,如今却成了互联网流行用语之一,形容人生的不可预测性。但在医生眼里,“大肠包小肠”可不是小事,严重时可能会要命,它就是肠套叠。今天,我们就请长沙泰和医院儿科专家,仔细跟大家讲一讲。
肠套叠是怎么回事?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相邻的肠腔内,导致肠道阻塞、血液循环受阻。简单地说,一段肠管钻进了相邻的另一段肠管里,被卡住的肠子会缺血,时间长了可能发黑坏死,堵住的东西还会让肠子越胀越大,不及时处理甚至会肠穿孔,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肠套叠最常发生在 3 个月~5 岁,尤其是 6~36 月龄婴幼儿,5 岁以上大童也会出现。男孩比女孩更常见。
有哪些典型信号?
绝大多数肠套叠的发生是没有预兆的,且病因不明确,这就意味着无法预防,想要避免严重后果,关键就在于尽早发现。出现以下4大危险信号要警惕!
1、腹痛
宝宝突然阵发性、有规律的哭闹,表情痛苦,可能蜷缩身体,哭一会儿停一会儿,反复出现。(警惕!这是最典型症状!)
2、呕吐
一开始吐胃内容物,后期可能吐出黄绿色液体。
3、腹部包块
在孩子哭闹的间歇期,仔细触摸孩子腹部,右中/右上腹摸到“香肠样”硬块(家长不要自行按压,以免加重不适)。
4、果酱样血便
肠道黏膜受损出血,和肠黏液混合后,大便会呈暗红色、像果酱一样(一旦发现,必须立即到院就诊)。值得注意的是:少数宝宝(尤其是早产儿或体弱儿)可能不哭闹,仅表现为精神萎靡、呻吟,这种情况更危险,容易被忽视!
这些急救动作,家长记好了!
禁食禁水:立即禁食禁水,避免加重肠道负担。安抚宝宝情绪,尽量让其保持安静,以免加重肠套叠程度。
记录关键信息:每次哭闹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呕吐物颜色、大便性状(最好拍照)。
立即就医:以最快速度带宝宝前往附近有小儿外科的医院,途中让宝宝侧躺,防止呕吐物呛到气管。记住,发病后肠套叠的最佳救治时机是6小时到12小时,超过24小时非手术复位成功率显著下降,超过48小时手术风险显著升高。
避免错误处理:不要热敷或按摩肚子!不要自行服用止痛药!
如何预防?
目前肠套叠没有绝对的预防方法,但家长可以做好这些事,降低风险:
合理添加辅食,避免突然改变饮食或过度喂养,减少肠道刺激。
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少带宝宝去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避免感染肠道病毒。
注意保暖,平时避免宝宝腹部受凉,避免受凉引发肠道功能紊乱。积极治疗肠道感染(如肠炎),因为肠道炎症可能诱发肠套叠。
长沙泰和医院儿科专家最后提醒宝爸宝妈们:肠套叠进展快,但“早发现、早治疗”预后良好!因此,一旦发现孩子出现以上任何症状,尤其是阵发性哭闹+呕吐,或看到果酱样大便,请及时就医,切勿拖延!
通讯员 小姿
责编:袁小玉
一审:实习编辑:曹诗楠 编辑:袁小玉
二审:梁湘茂
三审:谢峰
来源:大众卫生报·公众号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