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6 11:07:51
记者 李典蔓 通讯员 张聪 实习生 王玺瑾
“先识别树的身份,妹妹,铭牌上面是多少号?”
“高度1.3米,好了,可以测量树的胸径了”
……
8 月 25 日,长沙县大山冲森林公园的林间晨光正好,空气里裹着草木的清新。 一场把“双碳” 知识揉进自然体验的生态文明课正在热闹开讲。
“大家手上的围尺,就是我们今天‘对话’树木的关键工具,知道了胸径和树高,我们就能算出这棵树的碳储量了!” 林业碳汇科研人员举起测树围尺,蹲下身教孩子们找准树干 1.3 米的 “胸径测量线”。这是由湖南省农林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与长沙市林业局共同组织的“从树干到足迹——解锁森林‘碳’密码”森林科普研学活动,近 30 名青少年与家长结伴而来,参加了这次沉浸式的生态文明教育活动。
在林业碳汇科研人员指导下,学员们化身“林业调查员”运用RTK实时动态差分定位技术(Real - Time Kinematic)、测高器、测树围尺等专业工具,对公园内的典型树种开展样方调查,主要对胸径、树高等进行测量,以便测算样方内乔木树种碳汇量。通过生物量模型推算单株树木碳储量,再延伸至整片森林的碳汇能力,学员们直观理解了“此次测量的一亩树林一年约可吸收0.75吨二氧化碳”的生态价值。
活动现场还特别设置了“碳减排”DIY工坊,孩子们围坐在一起,把 “绿色出行”“随手关灯” 的想法画在卡片上,做成创意解说牌。做完手工后,孩子们主动把废纸、废材收拾好,连测量工具的包装纸都一一分类投放 。“无痕山林” 与 “零废弃” 的环保理念,不再是书本上生硬的文字,而是悄然融入孩子们的一举一动,化作他们主动回收废弃物、爱护自然的实际行动。
活动同步开设森林生物多样性科普展,通过图文展板,系统展示了大山冲森林公园内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如南方红豆杉、闽楠等物种的生态价值,结合红外相机监测到的白鹭、豹猫等野生动物影像资料,生动诠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我们就是想让抽象的‘双碳’目标,变成孩子能摸得着、做得来的事。” 湖南省农林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博士创新站的陈利介绍,活动通过“测量-计算-应用”的科学实践路径,能够让学员们在实践中理解森林生态系统对“双碳”的贡献,既提升公众对林业碳汇的科学认知,也激发大家参与生态保护的主动性和责任感,未来还将推进更多林业科普活动走进湖南省各大自然保护地。
本次活动以“森林碳汇”为主题,采用“林业科技+自然科普”的创新模式,设置自然游戏、生态实验室、碳减排DIY工坊、以及“三亿青少年进森林”森林科普展等环节,孩子们通过真实场景、真实体验与自然链接,培养青少年对大自然的兴趣和认识。
本次活动系2025年长沙市科协青少年科技教育专项《“双减”背景下长沙森林科普研学实践研究》(BK-2025-01-079)研究成果之一。活动执行讲师由林勘院公司博士创新站和长沙湖湘自然科普中心专家老师组成。活动全程得到长沙市科协、长沙市林业局、长沙市关注森林委员会办公室、路口镇人民政府、大山冲森林公园事务中心的大力支持。
责编:李典蔓
一审:李典蔓
二审:喻志科
三审:周滔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