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梦,银龄情

  大众卫生报   2025-08-26 10:22:08

退休之后,我原以为人生就该安于平淡,没想到一场与中医的邂逅改变了我的轨迹。是老师的引领让我走进中医的世界,是公益的行动让我重新找到价值,而这一切,也让我在年过半百之后再次热血澎湃,焕发生命的活力。

师恩如光,照亮我十八年的中医之路

十八年前,我带着病痛与对健康的渴望,走进了长沙市老干部大学的中医保健班。那天推开教室门,我看见讲台上站着一位娃娃脸的年轻人,心里顿时犯起嘀咕:这么年轻,真是我们的中医老师?

(刘峰老师近照)

没想到,正是这位“80后”的刘峰老师,用他的专业与耐心打破了我的偏见。他讲课细致入微,难点反复强调,还经常走下讲台,手把手教我们找穴位、练手法。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学员记性差,但在他的引导下,竟慢慢掌握了推拿按摩的技巧,更把治未病的理念融入了日常生活中。

(刘峰老师与袁隆平院士合影)

他对中医的热爱和无私,对老年学员的尊重和支持,深深感染着我。后来我才知道,课堂上那个温和耐心的老师,竟是袁隆平院士的保健医生,是长沙市中医康复医院的副主任医师。后来,他又作为人才引进,调任长沙县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任学科带头人。他身上既有精湛的医术,也有令人敬仰的医德。在诊室里,他对患者如亲人;在诊室外,他随叫随到。有一次我朋友突发腿脚瘫软,我紧急给他打电话,他一边上班一边远程指导我施救,最终让朋友站了起来。

从课堂到义诊,从医术到医德,刘峰老师始终以一颗赤诚之心引领着我们。对我而言,他不只是老师,更是我走上中医公益路上的引路人,是我心中永远感激的一束光。

公益路上的坚守:从“中医小白”到义工队长

在刘峰老师的带领和影响下,我逐渐从一名“中医小白”成长为中医爱心义工队的骨干,再到如今担任“枫络康养”志愿服务分队的队长。回想这15年,有辛苦、有汗水,也有说不尽的温暖与成就感。

(义工服务队深入部队为官兵服务)

我们的义工服务队由来自各行各业的退休人员组成,平均年龄超过60岁。每年“三伏”“三九”时节,我们便忙碌起来:在医院、老干疗养院普及养生知识;在刘峰老师指导下在市老干大学为师生贴敷三伏贴;深入部队为官兵服务;走进福利院为残疾儿童推拿;在社区为老人和五保户义诊……

在长沙市按摩骨科医院参与“冬病夏治”服务时,我们为患者敷贴、灸疗、调理。三伏天的酷热挡不住我们的热情:有人调药粉、有人配膏剂、有人一丝不苟地对准穴位操作。我们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每一份动作都承载着对他人的关爱。

我们常听到患者感激地说:“老寒腿好多了,不用拐杖了。”“我那老慢支也不咳了,去年冬天一次感冒都没有。”这些话,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

因感恩而前行,因热爱而坚定

曾经的我,是一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人。但因遇见恩师、加入义工队,我找到了人生后半段的价值。我不仅完成了六年中医全科系列课程,更通过考试获得了高级按摩师证书,实现了“中医梦”。

(董桂兰教授在授课)

(图右一为董桂兰教授,带领学员下基地观察中草药)

湖南中医药大学的董桂兰教授,是另一位我深深感恩的长者。她古稀之年仍在讲台上传道授业,用“三快教学法”让我们这些年纪大、记性差的学员集中注意力,效率满满,如今的她已84岁,仍身体健康,精神矍铄。她常把中药名编成谜语讲给我们听,用长沙话说笑着启发:“‘化生子’打一味中药?”答案是“金银花”!这种风趣幽默又寓教于乐的方式,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学得快乐,也学得扎实。

是刘峰老师让我相信中医的力量,是董桂兰老师让我爱上学习本身。如今的我不仅能为家人调理健康,更带领了一支队伍在社区和医院持续输出正能量。我们不只是“义工”,更是健康理念的传递者,是中医文化的传承人。

(前排右一为作者)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我愿将这份中医梦继续传承,把学到的知识、感受到的爱,用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里,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

长沙市老干部大学枫络康养志愿服务分队队长 陈慧聪

责编:袁小玉

一审:袁小玉

二审:陈艳阳

三审:谢峰

来源:大众卫生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