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富、刘战 中国人大网 2025-08-26 10:16:51
临危受命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他把一个“软弱涣散”的班子带成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让多年的“后进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示范村。省级卫生村、市级文明村、全市普法治理先进村、全市优秀党支部书记……这些荣誉,既是他的履职缩影,也是他在“崮”乡践行初心的生动写照。他就是山东省临沂市人大代表、蒙阴县岱崮镇燕窝村党支部书记于昌贵——
于昌贵(左)和村民一起探讨如何进一步改造燕窝文旅休闲特色村。李长富 摄
“能为村里干点事,我觉着这辈子也有了意义”
“昌贵,你看能不能回村把这副担子挑起来?镇党委经过慎重考虑,觉着你是最合适的人选。”
“于大哥,你就回来领着大伙儿干吧,俺们相信你,咱燕窝村需要你!”
2000年春天,岱崮镇党委负责同志和部分燕窝村村民找到了在县缫丝厂当财务经理的于昌贵,想请他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现在村里班子散架,人心不齐,什么建设也没有,咱可犯不上接这个烂摊子,给自己添麻烦。”听到这个消息,于昌贵的家里人劝说他别自讨苦吃。
作为土生土长的燕窝村村民,于昌贵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感情,对这里的乡亲有着天然的亲近。“既然组织上需要我,乡亲们信任我,我没有理由不回去。如果连这点觉悟都没有,还算什么党员。能为村里干点事,我觉着这辈子也有了意义。”于昌贵不顾亲属反对,毅然回村挑起村党支部书记的担子,把全部热情和精力倾注到强班子、聚民心、抓建设、改村貌的奋斗中。
燕窝村位于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岱崮地貌核心区域,山村清秀,自然风光旖旎,村东的卧龙崮上还留有金元时期的山寨遗址,历史文化厚重。
“不能守着绿水青山过穷日子。”于昌贵带领村“两委”成员转变观念,按照“以旅促农、农旅结合”的思路,充分利用自然景观与文化底蕴,倾力打造燕窝文旅休闲特色村。他们邀请了中国海洋大学的文旅专家,对开发卧龙崮旅游资源进行总体规划,建成了进村的路、桥和两处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的亲水休闲园区以及200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安装了路灯、修建了公交站台等配套设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同时,组织盘活闲置场所,大力发展民宿产业,积极寻求产业链延伸,带领燕窝村走上转型之路。
除了旅游业,燕窝村中还有着近千亩的桃园。为了解决桃园的浇灌问题,于昌贵带领村“两委”多方筹措资金,为村里打了9眼深度120米以上的机井,铺设了1万多米的管道,让蜜桃增产有了保障。
蜜桃不仅要增产,还要增收。于昌贵又积极协调多方力量,搭建合作平台,开展电商运营培训。去年,燕窝村通过电商渠道销售蜜桃30余万斤,增收100余万元。
“村里的变化我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跟以前相比,那真是一个地下一个天上。”村里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高兴地说。
“只有自己走得端行得正,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
“作为村干部,你要想治理好这个村,首先得带好头、作榜样。只有自己走得端行得正,光明磊落,你才有号召力,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担任村支部书记这么多年,于昌贵不靠发号施令来管理村子事务,而是靠以身作则来影响和带动广大村民。
7年前,于昌贵80多岁的老母亲不慎摔坏股骨头,住进医院。父亲多年前就已去世,作为兄弟5人中的老小,于昌贵主动挑起伺候母亲的担子。在他的精心照料下,母亲的病情逐渐稳定并好转。可刚过一年,母亲又突发脑出血,这次,于昌贵守在医院整整七天七夜。母亲出院回家后,为了保证母亲营养均衡,于昌贵上网搜索、咨询专家,琢磨出一系列既营养又易消化的食物,耐心地一勺一勺喂给母亲。母亲生活不能自理,他定时给母亲擦洗、翻身,从不嫌脏累。从父亲去世至今30年了,无论工作多忙,于昌贵也要回家给母亲做饭。
于昌贵的孝心感染了村民,带动了村风,村民纷纷将他视为尊老孝老的榜样。有一年春节,村民梁大娘与儿媳妇因琐事发生推搡,梁大娘不慎摔伤了腿。吵闹声引来了村民围观,大家议论纷纷。于昌贵闻听此事,立马赶到现场,在了解事情的原委后,当即严肃地批评了梁大娘的儿子儿媳。儿子儿媳羞愧难当,儿媳马上向梁大娘赔礼道歉,儿子也赶紧将梁大娘送到医院检查身体。围观的村民纷纷称赞于昌贵维护了村风。
于昌贵以孝德作为乡村治理的抓手,将孝德文化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党建﹢孝德文化﹢乡村治理”模式。成立由村干部、乡贤、热心群众组成的调解队伍,以孝德文化为切入点,化解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广泛征集村民意见,从家庭孝养、邻里互助等方面修订村规民约,推动孝德文化入脑入心、自觉践行。于昌贵任职以来,村里矛盾纠纷逐年下降,近3年来更是无一件纠纷发生、无一人拨打“12345”热线反映问题、无一起上访问题出现。
用心用情巧解群众“千千结”
由于于昌贵出色的工作能力和公道正派的作风,他被选任为人民陪审员,并受聘担任蒙阴县人民法院岱崮人民法庭人民调解员。于昌贵用心用情巧解群众“千千结”,逐渐形成了“有纠纷,找老于”的良好口碑。
收羊人老李到养羊人老张家中买羊。在捉羊过程中,山羊受到惊吓,跑进山里不见了踪影,老张要求老李赔偿损失。“羊是从你羊圈里跑出去的,又不是我给你弄丢的,凭什么让我赔钱。”老李坚持山羊跑丢与己无关,两人为此闹上法庭。
于昌贵接受岱崮法庭的委托,对这起纠纷进行调解。买方没得到羊,卖方没收到钱,羊跑到哪了不知道,损失怎么算,责任如何划分?这道难题摆在了于昌贵面前。为全面了解掌握事情的来龙去脉、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于昌贵前后跑了好几天,到现场实地察看羊圈环境、构造和山羊跑丢的地点,深入到养羊大户、职业收羊人家中,了解活羊在收购过程中的交易习惯、买卖双方如何交付等细节,力求调解公正。
经充分调查了解,综合交易习惯、现场情势等,于昌贵认为,老李在捉羊过程中使羊受到惊吓,而老张作为卖方没有尽到必要的辅助配合义务,双方均存在过错。他将自己的调查过程、了解到的交易习惯一一讲给双方听,老李和老张都心服口服。最后,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由老李赔偿老张损失1250元并当场履行,这起买羊纠纷圆满化解。
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于昌贵认真听取群众诉求,收集群众意见,积极建言献策,履职尽责。针对蜜桃交易秩序不规范、买卖纠纷时有发生的问题,他和岱崮法庭干警一起走遍了近百处蜜桃购销点,结合案例为村民讲解单据怎么开具、账目怎么结算、有了纠纷怎么处理等注意事项。他还通过组织开展法治宣传、以案讲法等活动,不断提高村民的法治素养,推进法治乡村建设。
“这几年,法庭辖区纠纷逐年下降,于书记在这里面做了大量工作,他也为法庭建设提供了很多帮助。让他调解纠纷,群众信任,我们放心。”岱崮法庭庭长公维龙说。
责编:郭宸
一审:郭宸
二审:苏莉
三审:唐婷
来源:中国人大网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