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情如火,党群同心战高温!湘阴东塘镇打响抗旱保粮保水攻坚战

李自航 戴瑶   湘阴县融媒体中心   2025-08-26 08:42:24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李自航 戴瑶

连日来,高温晴热天气,湘阴县境内降水量较去年减少27.1%,湘阴县东塘镇赛美水库蓄水量同比下降41.7%。

受天气影响,该县东塘镇近2000亩水稻出现不同程度旱情,3.2万名群众用水安全面临考验。对此,东塘镇迅速启动抗旱应急响应,通过排查修复水利设施、渠道清淤、科学调度、党群联动等举措,打响了一场抗旱保民生的攻坚战。

在东塘镇尚书村的水稻田边,原本该齐腰深的稻穗,如今不少穗头已发黄,田埂裂开两指宽的缝。“这片是晚稻,正灌浆呢,缺水的话亩产得少两成。”种田大户李俊在田埂上扒开泥土,底下的土块硬得敲不动,“前几天试着挑水浇,挑两桶水够浇半分地,人累得直喘气。”

“不能等雨!得先把外河的水引过来!按‘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原则,分三步走!”在抗旱专班现场会上,东塘镇负责人当场定了方案。

该镇将保障居民生活用水放在首位,确保旱情期间群众的基本生活用水不受影响,让每一户家庭都能及时用上安全水。

在保障居民用水的同时,农田灌溉的“硬仗”同步打响。镇水利站组建2支排查队,对辖区内河流、小型水库、机井进行拉网式排查,修复了3处漏水的闸门、2台故障水泵的老化电机。“这些闸门密封圈老化后,每天要漏掉10多立方米水,现在修好了,相当于多保住了10亩稻田的用水量。”

与此同时,全镇灌溉网络的疏通工作也在同步推进。8月20日清晨,水利站长带着2个技术组,和各个村(社)的党员干部对灌渠进行清淤。尚书村的老灌渠里积了半米深的淤泥,混杂着枯枝败叶,正午气温飙升到38℃,大家穿着胶鞋踩在齐膝的泥水里,一铁锹一铁锹往外清淤。村组长老徐的衬衫湿透了又被晒干,后背结出一层白花花的盐渍,他抹了把脸上的汗说:“多清一米,水就能多流一米,田里的稻子就多一分指望。”

傍晚时分,2公里长的老渠全线贯通,4台抽水泵同时发力,通过四级提水管道,硬生生克服了水源地与田地间近20米的落差。

“干部都在泥里泡着,咱自家的地,更得搭把手!” 另一边,种田大户葛中华带着3个邻居去河边抬抽水泵,找来竹竿搭起临时支架防止电缆受潮。

在他们带动下,全镇100余户农户自发参与抗旱,有的清理田间毛渠,有的轮班看守泵机,形成 “干部带头干、群众跟着上”的生动局面。针对部分村组水源短缺问题,该镇积极引导种田大户,在尚书、湖湾村等3个村新打深水井10口,有效缓解了当地群众农业灌溉紧张状况。

镇里组建的抗旱服务队成了“多面手”,既是巡查员,深入田间摸排旱情、协调用水分配、及时化解用水矛盾;又是服务员,上门帮助农户检修小型抽水设备、疏通田间小渠。

同时,宣传旱情农业保险政策。“这农业保险真是及时雨,就算收成受点影响,也能有个保障。”据了解,该镇积极向种田大户推广农业保险,为农户撑起“防护伞”。截至8月25日,全镇清淤沟渠6条,共7000米,投入30余万元添置抗旱设备,全镇近2000亩受旱农田接上“活水”。

目前,东塘镇抗旱保灌工作仍在有序推进,全镇党员干部与群众同心协力,确保秋粮稳产丰收。该镇主要领导表示,将持续完善抗旱长效机制,不断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为农业稳产、农民增收筑牢坚实屏障,让田间的“生命线”始终畅通无阻。

责编:黄巍

一审:黄巍

二审:王宇红

三审:唐志军

来源:湘阴县融媒体中心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