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飞:用“优势档案”叩开助残服务的新大门

黄伊婷 刘勇 周旭峰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25 18:17:14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黄伊婷 通讯员 刘勇 周旭峰

在阵阵欢笑与热烈掌声中,祁东县同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举办的“以书为桥・爱伴同行”读书活动圆满落幕。40名智力、精神及肢体残疾的托养人员在社工的引导下,沉浸在书香与陪伴之中,真切感受到了阅读带来的温暖与力量。

活动结束后,服务中心主管李燕飞回到工位,打开电脑,点开了名为“托养对象优势档案”的文件,认真记录下今天的点滴观察:“小鹏不仅爱好唱歌,也愿意静下心来阅读,可以定期和他交流心得,督促他通过阅读积极面对生活。”“小鑫最近变化很大,能主动配合我们整理书籍、清扫书架,这种行为非常值得鼓励……”

这本看似普通的电子档案,正是李燕飞三年来探索个性化助残服务的核心成果,也成为打开残疾人潜能之门的一把钥匙。

从“无力”到“看见”

2022年秋,李燕飞初到祁东县同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面对角落里沉默不语的几位托养对象,她主动上前打招呼,却只收获寥寥回应。“那一刻,我感到无力,也有些失落。”回忆起初见的场景,她坦言,尽管曾在教材中学习过“残疾人日间托养服务”的理论,但真正面对40张陌生而复杂的面孔时,她仍充满忐忑与不确定。

19岁的小宇因脑瘫导致语言不清、行动不便,生活几乎完全依赖家人。起初,他不愿与人交流,总是独自坐在一旁。然而,在李燕飞和团队的耐心陪伴下,小宇逐渐打开心扉。李燕飞发现,他虽动作迟缓,却对整理书籍、分类收纳格外专注和细致。这份执着让她深受触动。

▲李燕飞陪伴托养对象开展阅读活动

于是,服务中心专门为他设立了“小宇图书角”。每天,小宇都会认真地为图书分类、贴标签。当他看到整齐排列的书架,脸上总会浮现出满足的笑容,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与对生活的热爱。这个小小的角落,也成了整个图书室最温暖的存在。

由微光成星火

受到小宇的启发,李燕飞开始有意识地观察每一位托养对象,记录他们的兴趣、特长与细微进步。哪怕只是主动说了一句话、完成一次整理,她都会认真标注。

她将这些资料系统整理为“优势档案”,不仅记录基本信息,更深入分析每个人的性格特点、技能优势,并据此设定短期与长期发展目标——如提升某项技能、参与社会活动,甚至实现职业转型。

“小林会修收音机”“刘阿姨擅长叠纸鹤”“阿文能准确记住每个人的生日”……这些曾被忽视的“闪光点”,在李燕飞的笔下被一一点亮。

她逐渐意识到,与其聚焦“缺陷”,不如发现“优势”。当她放下“救助者”的姿态,每一次记录,都成为对个体价值的肯定,也成为她内心希望的萌芽。“我相信,这些微小的优势,正是他们融入社会的桥梁。”

让潜能生根发芽

2024年,李燕飞被任命为服务中心主管,肩上的责任更重了。她没有止步于记录,而是将“优势档案”转化为行动,推出了“潜能工坊”计划。

通过手工制作、园艺养护、计算机技能培训等多样化实践,托养对象在动手与协作中不断挖掘和提升自身潜能。

老陈患有精神障碍,长期自我否定,总说自己“一无是处”。但在园艺课上,他却展现出惊人的天赋——不仅能准确说出每种植物的生长习性,种出的多肉植物也格外茁壮。如今,他负责的“阳光种植园”已成为中心的亮点,甚至有工作人员向他请教种植技巧。

小鑫曾是一名优秀的大学毕业生,26岁时因罹患罕见病,导致肢体行动和语言能力受损,一度陷入自闭,拒绝与外界接触。来到服务中心后,在李燕飞的鼓励与支持下,他鼓起勇气尝试短视频拍摄与剪辑。经过系统学习与反复练习,如今他已能熟练运用各类剪辑软件,作品也多次在中心活动中展播。

▲李燕飞组织托养对象开展“携手同行·共筑残障梦——2024年度残疾人日间托养总结会”

▲李燕飞组织托养对象、工作人员参加“季度生日会”活动

从初来时的忐忑不安,到如今的坚定从容,李燕飞始终坚信: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看见,每一份潜能都值得被唤醒。从业6年以来,她累计直接服务残疾人达2300人次,用专业与温情点亮了无数生命的希望。2025年,她荣获衡阳市民政社工站“优秀社工”称号。

展望未来,她说将继续秉持初心,在助残服务的画卷上,描摹出更多生命绽放的动人模样。

责编:黄伊婷

一审:黄伊婷

二审:蒋茜

三审:周韬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