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25 15:12:11
文 | 莫鹤群
乙巳处暑后一日,余借锡都客居之暇,偕荆妻自个旧赴蒙自。久闻城南有西南联大遗址,心向往之,如仰山斗。及至,但见南湖烟波澹荡,嘉木成帷,校址隐于市声之中,寂然有渊渟岳峙之象。
自湖畔石阶逶迤而上,行不数武,得见黉门。门庭素朴,而清刚之气拂面如风。入院见青石径斜,古木交柯,筛光成霰。光影斑驳处,恍若有旧年青衫学子挟书疾行,履声叩石,清响犹在耳际。
馆中陈桌案数具,木质虽皴裂而文理深峻。抚之凛然,似触电流。刹那间如见冯友兰振袖谈玄,闻一多击节咏诗,陈岱孙端盘推演,朱自清援笔赋文。诸生环坐,虽窗牖外烽火连天,此间独存一片读书灵光。妻忽指玻璃匣中油印讲义,墨色氤氲处,竟有朱墨批注层层叠染,如血如丹。
咖啡肆主烹茶时笑谈:“祖父昔为联大挑夫,每夜见教室灯火灿若星河。教授寓居蒙自洋关,食无肉,居无竹,然弦诵之声终岁不绝。”语未竟,窗外忽传蒙自二中童子诵诗声:“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抑扬顿挫,竟与湖波相和。
余心为之震:乃知文脉流转,不在广厦高堂,而在青衿心焰。昔人以茅屋传道,今人于市井接续。冯氏哲思化入茶寮闲话,闻公诗魂渗入巷陌歌吟,教授手泽犹在学子笔端眉际流转。
暮色浸染南湖时,碧色寨法式钟楼与中式水阁隔湖相望。先锋书店灯下,当代学子伏案疾书,窗外石凳苔痕犹湿,恍若八十年前晨读人方离席未久。乃悟文明真火,原不必鎏金铸鼎,但存于百姓日用,存于米线热气蒸腾间,存于荷香书声交织处。
归而三思:联大驻蒙自仅一百七十八日,然其精神贯百年而未绝者,盖因“和而不同”之器度、“刚毅坚卓”之志节、“自由求真”之追求,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学人各守其宗而共济时艰,以陋室为明堂,以乱世作砚田,终使星火燎原,桃李成蹊,杨振宁、李政道、汪曾祺等人才蜂拥而出。
今观蒙自街巷,老者弈棋犹引海德格尔,稚童嬉戏能诵屈子离骚。乃知真大学者,非囿于垣墙,而存乎天地之间,流转于人心之中。南湖涟漪依旧,而精神清响已跨世纪相传,愈久愈醇,愈传愈远。正如碑铭所勒:
痛南渡,辞宫阙。驻衡湘,又离别。更长征,经峣嵲。望中原,遍洒血。抵绝微,继讲说。诗书丧,犹有舌。尽笳吹,情弥切。千秋耻,终已雪。见倭寇,如烟灭。起朔北,迄南越,视金瓯,已无缺。大一统,无倾折。中兴业,继往烈。维三校,兄弟列,为一体,如胶结。同艰难,共欢悦,联合竟,使命彻。神京复,还燕碣,以此石,象坚节,纪嘉庆,告来哲。
三江抱云楼主 莫鹤群谨记
责编:龙子怡
一审:龙子怡
二审:张建平
三审:周小雷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