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千中 刘甫 田震 潘泳 石门县融媒体中心 2025-08-25 08:59:48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陈千中 刘甫 田震 潘泳
红绸落,掌声起。近日,石门县中小学生劳动与综合实践教育中心正式开园揭牌。
这个投资规模大、覆盖领域广、容纳能力强的16000平方米综合实践教育基地,成为连接孩子们课堂知识与现实世界的重要桥梁。
三大展馆打造劳动教育新地标
这是一座融合传统书院文化与现代劳动教育理念的综合性实践教育中心。
中心主体建筑由崇文馆、弘文馆和博文馆三大展馆、教学工坊、宿舍楼、劳动基地构成,形成了集展示、教育、实践于一体的综合空间。
崇文馆侧重中国传统文化与地方历史文化的传承,弘文馆聚焦劳动技能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博文馆则展示石门县产业资源与乡村振兴成果。
三馆命名的“文”字暗合当地文脉传承。石门县历史上书院文化兴盛,此次建设充分挖掘了本地书院教育资源优势,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有机融合。
“知行合一、经世致用”、“一周影响一生”的教育理念,就是要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
三十工坊传承传统劳动技艺
修养坊、食育坊、木工坊、布艺坊、石磨坊、陶艺坊、沙画坊、皮影坊……中心打造的30个传统劳动实践教育阵地,几乎涵盖了中国传统劳动技艺的主要门类。
在每个工坊内,都配备了专业设备和指导老师,学生们可以亲手体验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整个制作过程。在食育坊,孩子们学习制作当地传统食品;在木工坊,他们了解木材特性和基本木工技能;在皮影坊,他们既学习制作皮影,也表演皮影戏,实现非遗的活态传承。
这种沉浸式体验教育,让孩子们不仅掌握劳动技能,更培养耐心、专注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五大基地连接教育与产业资源
中心突破传统劳动教育的局限,建设了现代设施和传统器具、工商业、养殖、科技、非遗等实践体验基地,直接对接石门县县域经济主导产业。
“这是我们劳动教育的一大特色,”石门县教育局负责人表示,“孩子们不仅学习劳动技能,还了解本地产业发展,甚至参与到产品研发和营销环节,实现全方位的实践教育。”
每个基地都配备了现代化农业设施和传统农具展示区,让学生同时了解工业农业商业的历史变迁和科技创新。在产品加工实践区,学生们可以体验从农产品到商品的完整产业链。
三大讲堂融合历史与国防教育
中心还专门设立了中国传统文化、地方历史文化、革命历史人物故事三大讲堂,以及国防教育训练基地和湘台文化交流基地,实现劳动教育与文化教育、爱国教育的有机结合。
在革命历史人物故事讲堂,孩子们通过学习地方革命先辈的事迹,理解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国防教育训练区,通过军事化管理和训练,培养纪律意识和团队精神;在湘台文化交流基地,则通过文化交流活动,增强国家认同和民族凝聚力。这种多元化的教育内容设计,体现了“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千人规模实现实践教育全覆盖
中心每批次可接纳1000名师生同时开展实践教育活动,这一规模在湖南省内同类基地中位居前列。据了解,石门县所有中小学生将分批次、分阶段到中心参加实践教育,实现劳动实践教育的全覆盖。
“我们计划每个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都要到中心参加为期一周的综合实践活动,”石门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劳动教育从娃娃抓起的目标。”中心还配备了现代化的食宿设施和安全保障体系,确保学生实践活动的安全与质量。
未来,石门县中小学生将分批走进这个综合实践教育中心,亲手磨面制作食品,学习传统布艺,体验陶瓷制作,参与农作物种植与加工等综合实践体验。
劳动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里的理论讲解,而是变成了可触摸、可体验、可感知的实践过程。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正在这片崭新的园区里变为现实。
跨越传统与现代,融合教育与产业,这座综合实践教育中心正在开启石门县劳动教育的新篇章。
责编:黄巍
一审:黄巍
二审:王宇红
三审:唐志军
来源:石门县融媒体中心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