鄯善县村干部跨越三千公里的“振兴取经记”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24 15:49:32

通讯员 全荃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张子欣

盛夏衡阳热浪翻涌,却挡不住两地又一次跨越山河的深入对话。15名来自新疆鄯善县的村干部跨越三千公里,扎进衡阳田间地头、车间厂房和红色教育基地,开启了一场为期70天的“沉浸式”挂职——“疆普”遇上“湘音”,一场关于乡村治理的双向淬炼正在熔铸

淬火:信仰之光照亮奋斗初心

青砖黛瓦的夏明翰故居静卧于衡阳县洪市镇明翰村,恰与鄯善县乔克塔木村结为“共建对子”。此刻,挂职干部们久久驻足庭院。展厅内泛黄的《就义诗》手稿复刻件上,“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字迹如刀凿斧刻,将时空拉回1928年的刑场。

专题片《生命为信仰燃烧》的光影在墙面跃动。当画面定格于烈士写下血书的瞬间,鄯善镇巴扎村村委委员白合迪亚·吾甫尔泪湿衣襟:“他28岁的生命像火把,照见了什么是真正的忠诚——这正是铸牢忠诚之魂的根本要义!”

宣誓墙前,声浪如钟;电影院里,铭记血火。挂职期间,赴湘挂职锻炼临时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观看影片《南京照相馆》,山河破碎的影像与铿锵誓言交叠,吾斯曼·海比布力书记沉声道:“苦难历史是淬炼初心的熔炉——唯有铭记历史,方能锻造担当乡村振兴的铁肩!”

问道:振兴实践驱动乡村蝶变

村落里藏着游乐场,鱼塘边建起研学营地,连菜地都成了亲子课堂!

走在衡阳县梅花村的彩虹步道上,大家连连惊叹。这个曾路不通电不通思想观念不通的空心村,如今依托农旅结合模式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村集体经济收入483万

更让干部们震撼的是背后的“系统思维”:

创新融资渠道,推动农旅结合,打造集休闲观光、农事体验、农业科普、农业研学为一体的“梅花经济”;引进钟表产业给村民带来家门口就业房屋出租土地出租等收入发展“民宿型”农家乐以及原生态家庭手工作坊,唤起舌尖上的乡愁,“衡阳味道”销往全国。

共生:鄯携手熔铸两地连心桥

“鄯善的葡萄甜瓜品质顶尖,但缺品牌、少链条。”站在君玲食品公司的车间外,挂职干部纷纷在笔记本记下关键点:“湖南企业把大米做成深加工产业——我们的果脯精深加工,该走这条路!”

在新民菜籽榨油厂深度调研后,柯柯亚村委会主任阿力甫江·依买尔感慨地说:“我村核桃成堆却只卖原果,附加值太低了。我回去后就试产核桃油,拓宽销售渠道,把‘绿果果’转化为带动村民致富的‘金油油’。”

在湖南温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垃圾重生的神奇工艺令吾买尔·买买提有感而发:“引进这套‘点废成金术’,大漠绿洲定能天更蓝、水更清。”

在挂职锻炼期间,鄯善村干部热情地请衡阳当地村干部品尝来自家乡的鲜食葡萄、哈密瓜干等特色农产品,获得一片好评。卡买尔丁·苏来曼书记趁机抛出计划:“借助衡阳的农产品销售平台,让我村合作社生产的肉苁蓉、葡萄干、哈密瓜干进入雁城超市。”

在呆鹰岭镇挂职锻炼期间,听到村干部一个个创业的精彩故事,看到衡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势头,感受乡村振兴的累累硕果,带队领导郁忠策表示:“衡阳乡村振兴的经验证明——振兴要敢破敢立!我们带回的不仅是经验,更是坐不住、等不起的冲锋号!”

从夏明翰故居的信仰洗礼,到梅花村的振兴启示,三千公里的奔赴,正化作无数具体而微的实践:阿斯坦村的民宿已迎来八方客人连木沁乡订单排满金秋……当衡阳的“敢为人先”遇见鄯善的“赤诚坚韧”,这场以“乡村振兴共推、红色基因共融”为主题的鄯对话,正通过干部挂职锻炼熔铸起两地交往交流的连心桥

责编:张子欣

一审:张子欣

二审:陈鸿飞

三审:徐德荣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