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丨凉都五十日:风里清欢总相和

舒良才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22 18:06:37

囗舒良才

当自驾车驶过北盘江大桥时,层叠的峰林如青莲般在云海中绽放。放缓车速摇下车窗,山风裹着松针与蕨类的清香涌入车厢——这是一种与酷热家乡截然不同的清凉,仿佛天地间摆着一台无形的天然空调。我们在盘州最高处的柏悦府租下一套公寓,二十三楼的阳台成了观景台,每天都有云海准时赴约。

乌蒙大草原的晨色里藏着意外之喜。驱车至山坳时,云絮正漫过草甸,露水晶莹的坡地被车轮碾出细碎声响,惊起数只山雀振翅掠过。忽闻孩童嬉笑,循声望去,一对父女正放风筝——乃父弓步展臂,腰身随风筝起落轻旋,指尖收放间似牵着整片天空;小女孩扎着羊角辫,踩着露水追跑,银铃般的笑声惊得草间虫豸乱跳。此日虽非晴空,雨云沉沉如黛,倒把风筝的七彩翅羽衬得愈发鲜亮,恍若从云隙漏下的虹。不远处,一群姑娘举着泡泡棒轻挥,万千晶泡随风飏起,透过薄如蝉翼的泡壁,草甸、风车、远山都揉成了朦胧画影,恰如我彼时所得一联:一线牵飞彩鹞;千泡吹绽晶珠

待日头渐高,云海退去,方见草甸尽头是断崖,云气在崖下聚散如烟,牧人鞭哨穿雾而来,牛羊如散珠缀于青毯,缓缓向天际游去。由是景生兴,兴成诗:草甸风徐轮小,素手斜擎曦早。带腕候飔扬,吹绽晶珠千泡。轻袅,轻袅,紫袂青丝云杪,《如梦令·乌蒙牧夏》,恰是此时写照。唯回程遇堵车长龙盘桓山路,应了天路车龙谁勒之叹,反倒添了段别样记忆。在这天地广阔的舞台上,等待也成了欣赏风景的机会。

世界古银杏村的午后浸着岁月温醇。老树枝桠如铁铸,皲裂的树皮间嵌着苔藓,却于地面织就满地碎金。石板路覆着落叶软毯,踏之沙沙作响,似与千年古树低语。村中景致,正合我为其撰联:根蟠石罅暗,檐栖虬影古,秋泼金,阶凝碧,千载云驮茶马远;叶缀瓦鳞辉,廊迓蝶衣轻,镜沉璧,桥漱音,一村风雅画屏开。

路边晒着新收的麦子,圆滚滚的麦粒在竹编里铺成金毯,农妇正俯身拨弄,见我举着相机,非但不避,反倒直起身理了理鬓发,笑着说:多拍点,让外面人看看咱山里的收成。更奇的是古银杏下那只大公鸡,昂首站立,红冠如焰,竟能纹丝不动许久,任客人从各个角度取景,这莫非就是传说中的呆若木鸡后来才知,这是村里雅称的迎客鸡,早已习惯了游客的镜头。

二十四道拐的午后总浸着历史的沉郁。立于观景台俯瞰,公路如银蛇盘山,二十四道弯蜿蜒屈伸,砂石路被时而经过的观光车略起阵阵尘土,飞鸟不断在林坡路段盘旋啼鸣。风过处似有引擎轰鸣,眼前恍然浮出当年军车爬坡的剪影——史迪威公路的碑石矗立一旁,字间犹带硝烟气息。同行的黄兄遥指远山:想那飞虎队战机,当年便是从这山间掠过吧?我默然颔首,取景框里云影掠过山尖,恰如为历史覆上薄纱。转身见一老农在路边卖野核桃,竹筐上摆着张褪色的老照片,是当年美军士兵与中国筑路工人的合影。我爷爷说,那时候车白天不敢走,都等月亮出来才爬坡。老农嗑着核桃,壳碎的脆响混着风声,倒像在为往事伴奏。老人指着第七道拐弯处说,1943年有个十八岁的小战士为保护物资车,在这里被敌机扫射牺牲此情此景,万千游客莫不动容。归来后,不禁有感而成一联:龙盘廿四拐,拨云裂石,史公路勒丰碑立;鹰护万千程,联翼盟天,飞虎光铭弹迹弯

三线671矿遗址藏在山坳的寂静里。锈迹斑斑的卷扬机立在荒草中,钢缆上结着蛛网,齿轮的齿牙间嵌着枯叶,仿佛还咬着当年的时光。矿洞口的木牌字迹斑驳,唯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标语尚可辨认,红漆剥落处露出深褐的木纹,像老人脸上褪了色的伤疤。沿矿道浅行数步,岩壁上的凿痕深浅不一,有的地方还能看出十字镐的印记,如无数双眼睛凝望来人。友人忽指一处:看那凿痕旁,似有字迹!凑近细辨,果然是下定决心四字,刻痕极深,石缝中还卡着片锈铁片。风从矿道深处袭来,带着潮湿的土腥气,恍惚间竟似听见当年的号子声:加把劲哟,出货啰!这残垣断壁,恰是窟老苔吞字,锈沉钢作筋,凿痕犹渍当年汗;墙残标泣红,魂铸岳撑骨,础石仍承百代肩的生动注脚。这联发到朋友圈后,有贵州网友留言:我祖父是671矿第一批掘进工——谢谢你们记住那些汗味斑斑的岁月。

九龙潭的妙趣在暮色四合时渐次铺展。循溪边弯弯山路深入,藤编木屋的角楼藏在树影里,炊烟袅袅缠上竹梢,混着柴火的微香漫过来,勾得人脚步都轻了,原来这是远近闻名的“甩饭”,当地特色炒饭怪噜饭。怪噜饭是此地独有的快餐炒饭,以原料搭配多样、口味复杂多变著称,广受游客欢迎。有农户在屋前晒玉米,金黄的棒子挂满了木架,见我们来访,大娘从屋里端出酸梅汤:这是山里野梅泡的,冰镇过哩。潭边的老水车吱呀转动,木桨搅起的涟漪里,竟晃着半轮月亮。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山中,彩虹滑道、网红桥、玻璃水滑道、小长城、动物园、游乐场,项目不少,难怪孩童笑声不绝于耳。而松林内一处用木棍拼成的“大屎馆”公厕让人忍俊难禁,不得不叹服策划者的匠心。此行正应了入山寻翠微,炊烟起,藤编木屋清凉界;临寨坐云台,甩饭香,苔映松灯古朴风的意境。

旅居他乡,原就不逐喧嚣,唯向幽处,于乌蒙云涛、银杏古影、黑山翠色、险拐沉史、矿洞残痕、潭水清辉间,拾得满襟清风。那日将游踪照片发至友圈,竟引得广东老李与湖南小陈两批友人心动,不日便邀朋喝友先后来到盘州,从此常相聚会,成就了无数局《掼蛋》。一群外乡人走街串巷,遍寻当地美食,却终究融入不了重口味火锅和花椒行列,于是巡视周边农贸市场成为日常,自己做菜下酒消遣自在。市区几个公园走得烂熟,八十五式太极练了又一遍,大声小声评点湿地的钓客鱼获,随身携带的电吹管吹出《梁祝》《娥嫚》的旋律混着贵州酱香酒酒香漫过窗棂,五十日光阴便在这般清欢中悄然流转。

这趟旅居让我们发现:凉都的夏天不是逃避热浪的避难所,而是让我们重新领悟生活本该如此——与万物共酿时光的酒,在山水间写下生命的注脚。就像古银杏村里那只呆若木鸡,有时候,静下心来才能发现最美的风景。

归途中,望着车窗外渐远的山影,心中了然:这凉都的风,早已钻进行囊,要随我回家乡去了。它会藏在衣柜的褶皱里,待某个闷热的午后溜出来,带着松涛、泉声与故人的笑,轻轻提醒我:凉都的五十天,原是把清欢,织进了岁月的纹路里。

责编:颜石敦

一审:彭婷

二审:颜石敦

三审:白培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