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22 09:23:21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成辉 见习记者 李志 通讯员 张诗奕 文凤 许英
预付式消费凭借其便捷性和优惠力度,成为当下常见的消费模式。然而,近年来该领域问题频发,消费者遭遇资金损失、服务缩水等纠纷的情况屡见不鲜。日前,湖南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2025年第9号消费提示,详解预付式消费四大陷阱及防范办法,为消费者避坑维权提供指引。
四大消费陷阱需警惕
卷款跑路成“重灾区”。部分商家因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等问题,突然停业、歇业甚至卷款失联,导致消费者预付资金“打水漂”。这类情况在健身、美容、培训等行业尤为突出:某健身馆在收取上百名会员预付款后,一夜之间关门停业,负责人失联;多家早教机构以“优惠套餐”吸引家长充值,却在短期内突然注销公司,剩余课时费无从追回。
虚假宣传诱导消费。商家为吸引办卡,常以“夸大承诺”“虚假优惠” 设套。如宣称“顶级师资团队”的培训机构,实际授课者多为无资质人员;美容机构宣传 “进口仪器 + 独家配方”,实际使用的却是廉价产品;部分餐饮商家推出“充值1000送800”活动,却在消费时以“指定菜品不参与”“有效期仅1个月”等理由限制兑现。
霸王条款暗藏猫腻。不少商家在合同中设置“隐形门槛”:“预付卡一经售出概不退款”“过期作废概不延期”“退卡需扣除 50% 违约金”等条款,完全剥夺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更有甚者在合同中模糊服务内容,后期随意调整项目价格或限制使用范围,让消费者陷入“办卡易、退卡难”的困境。长沙县某美发店员工在推销时热情鼓励办卡,却在消费者询问退款时直接表示“办了就不能退”。
服务缩水反差明显。消费者办卡后,商家常出现“前后不一”的服务落差。某美发店办卡前承诺“总监级造型师专属服务”,办卡后却安排新手学徒操作;健身房签约时宣传“24小时开放+专属教练指导”,实际却缩减营业时间、限制器械使用;家政公司以“金牌月嫂”为卖点吸引充值,服务时却更换为经验不足的普通员工。
四步防范准则护权益
查资质口碑再消费。办卡前务必核实商家资质: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营业执照、经营期限等信息,避免选择“证照不全”“经营异常”的商家。同时,通过大众点评、黑猫投诉等平台查看消费者评价,优先选择经营满3年以上、规模较大、无重大投诉记录的商家。
量需求理性充值。拒绝“高折扣”诱惑,根据实际需求充值:单次消费体验满意后再办卡,避免一次性充值超过3000元或有效期超过1年的预付卡。对“充值 1 万送8千”“终身会员”等长期套餐保持警惕,此类高风险承诺往往伴随经营隐患。
审合同留凭证备查。签订合同时需逐项核对条款:明确服务内容、有效期、退款条件、违约责任等核心信息,要求商家删除“概不退款”“最终解释权归商家”等霸王条款。同时,务必索要加盖公章的合同、发票或收据,注明充值金额、使用规则等细节,切勿轻信口头承诺。
观动态早预警止损。办卡后密切关注商家经营状态:如发现店铺频繁更换地址、员工大量流失、突然推出“超低价清仓”活动等异常情况,及时要求退卡。若商家拖延处理,立即拨打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或向当地消保委投诉,避免因商家跑路导致维权无门。
省消保委特别提醒,在预付式消费过程中遇到问题,消费者要及时与商家协商解决,若协商不成,可拨打12345进行投诉,也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维权时,要注意收集和保存好相关证据,如合同、发票、消费记录、聊天记录、视频音频等,以便更好地主张自己的权益。
责编:李成辉
一审:李成辉
二审:王文隆
三审:邹仪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