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在线 2025-08-22 09:23:02
方寸之间见乾坤
——核雕“非遗传承人”罗根候的故事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王希台
在湘潭县云湖桥镇云湖村,一栋30余年前的红砖老屋静卧乡间。走近细看,门前堆叠着数十吨形态各异的废旧树根,仿佛一处被时光遗忘的角落。然而推开房门,别有洞天:天井绿意盎然,老石槽里金鱼游弋,树根托底与器物浑然一体,处处流淌着艺术的气息。这里便是核雕“非遗传承人”罗根候的工作室,一方在乡野沃土中生长出的核雕艺术殿堂。
老屋之内,罗根候立于工作台前,屏息凝神,刀尖在拇指大小的橄榄核上稳稳推进,发出细微的沙沙声。放大镜下,发丝般的刻痕渐次显现。一天,两天,三天……发丝、皱纹、皮肤的肌理在方寸间清晰浮现,人物的神韵呼之欲出。这是罗根候的日常,也是云湖桥核雕这门“乡里绝活”的精髓所在。
今年53岁的罗根候,艺术之路始于儿时。他的父辈一直从事雕刻、编制等手艺,学生时代他的书法作业总被打满红圈,艺术的种子从小在心中萌芽。然而,一场大病中断了他的学业,初中毕业后便回乡务农。生活的重担并未压垮他的艺术梦。他当过木工,手写过广告牌,后来开了一家生意不错的广告公司。
罗根候在精心雕刻。(李新辉 摄)
命运的转折出现在20年前。一位赏识他才华的网友寄来半公斤普通橄榄核料,鼓励他尝试核雕。
没有师傅指点,没有教程参考,罗根候凭着绘画功底和木工经验,用铁丝、锉刀甚至缝衣针,硬是在橄榄核上雕出了惟妙惟肖的女人头像。这次成功让他着了迷,最终做了一个令家人费解的决定——关掉年入十余万元的广告公司,全身心投入核雕创作。
他的痴迷很快聚焦于难度极高的超写实核雕,首个目标是雕刻偶像齐白石。
他把自己关在屋里一个月,画了无数设计稿。难题接踵而至:核雕面积微小,容错率极低;立体雕刻不可逆;细微处需在放大镜下操作,眼睛极易疲劳。雕刻胡须时,他反复尝试多种方案,笔记记满厚厚两大本。最考验功力的是人物眼睛的刻画,刀尖必须稳如磐石,有时需屏住呼吸,轻轻刻下微乎其微的一刀。
整整3年,罗根候在工作室里潜心打磨。当第一代《齐白石》核雕完成时,皱纹根根分明,神韵逼真。他并未止步,又雕出第二代、第三代……直到第四代作品问世,人物的眼眸竟透出活人般的光泽。如今,他正在创作第五代《齐白石》。这些凝聚心血的代表作,他一件也舍不得卖,他说,“这不只是作品,是我对齐白石大师的敬仰。”
荣誉随之而来。核雕《齐白石》《达摩》获第三届中国湘绣文化艺术节最高奖,《齐白石》在第五届湖南省工艺美术博览会上斩获金奖。2019年,“云湖桥核雕”被正式列入湘潭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罗根候成为这门绝活的传承人。
尽管名声在外,罗根候的生活依旧简朴。一家子守着30多年的老屋,生计全凭他笔下文字与刀下线条。友人劝他进城,甚至愿无偿提供敞亮场地,皆被他婉谢。“农村安静,树根、泥土、空气,都是灵感的来源。”他说,老祖宗传下的手艺,不能断在他们这代人手里。
一枚橄榄核,方寸不过指甲盖大小,却能藏下山川草木、历史烟云。罗根候扎根乡土,以光阴为尺,将方寸乾坤的奥秘与生命的热度铭刻于刀锋之上,长存于人心之间,这或许就是非遗传承能生生不息的根脉。
责编:邓玉娇
一审:邓玉娇
二审:颜石敦
三审:白培生
来源:湘潭在线
我要问